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东南大学蓝韵印象团队 “五步曲” 奏响非遗传承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9-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2024年6月29-30日,东南大学“蓝韵印象”来到蓝印花布非遗发源地——南通,通过参观博物馆,采访非遗传承人,亲手实践制作,开展“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感受非遗魅力,提升非遗影响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奏响“前奏曲”,暑期实践活动“有导向”
  
  图1-成员合照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次暑期调研活动,“蓝韵印象”团队就调研活动召开了专题会议,设计了关于蓝印花布的调查问卷,通过对50名群众的调查,了解到公众对蓝印花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晓度,初步了解到蓝印花布的市场需求、现状以及未来努力方向,为搞好暑期调研活动打下坚实基础。6月25日,团队召开专题会议,就调研内容、调研步骤、调研方法等内容进行交流,形成了调研方案,明确了团队各自分工,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导向。
  二、奏响“进行曲”,暑期实践活动“有味道”
  南通城,濠河边,翠竹掩映,有石板小径通往一处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一块牌匾赫然入目——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两旁是冯骥才先生题写的对联:“靛蓝人间布上美,青花世界馆中藏〞。
  漫步在博物馆,仿佛走进了蓝白世界。馆内陈列着的蓝印花布带着质朴与纯粹,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渲染着淳朴自然的清新之气;点线面的融合交错,勾勒着民间文化所特有的韵律和美感,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非遗传承人倪沈健老师给团队成员们详细了解了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从挑选优质棉布、设计图案,到刻版、刮浆、染色,再到晾晒、刮白,每一步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
  
  图2-采访非遗传承人倪沈健老师
  
  三、奏响“圆舞曲” ,暑期实践活动“有感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蓝印花布,团队成员亲自体验了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员动手操作,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更加明白了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对蓝印花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3-体验蓝印花布制作过程
  四、奏响“协作曲” ,暑期实践活动“有使命”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蓝印花布的发展情况,我们的团队踏入了南通市通州区,在曹裕兴蓝印花布印染厂,团队成员亲眼目睹了蓝印花布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华丽蜕变。厂区内,现代技术的生产线与古老的手工技艺相得益彰,既保留了蓝印花布的传统韵味,又实现了产业化的创新升级,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曹裕兴蓝印花布印染厂厂长江荣告诉我们:虽然蓝印花布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传承难题……蓝印花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江荣厂长朴实的话语,让我们倍感压力,我们大学生承担着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重任,激发了我们强烈的使命感,对我们团队而言,是勇于挑战,是砥砺前行。
  图4-参观蓝印花布成品
  五、奏响“战斗曲” ,暑期实践活动“有舞台”
  
  图5-返校宣传
  为了践行使命,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蓝印花布,团队开展了“蓝印花布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示实物、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蓝印花布的魅力。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激发他们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
  此次蓝印花布暑期调研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传承的重要性。蓝印花布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新时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宝贵财富传承下去,让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未来,我们团队将继续关注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弘扬民族文化、共筑民族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让蓝印花布的魅力永流传。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东南大学蓝韵印象团队 “五步曲” 奏响非遗传承发展“新篇章”
  • 文旅赋能融非遗,创新传承展新姿——厦门大学非遗东山实践队
  • 中国计量大学暑期实践团深入缙云双溪,“精思国计,细量民生,共筑乡村振兴梦。”
  • 童心协力社会实践队:七彩假期,共筑理想。
  • 童心协力社会实践队:七彩假期,安全护航开展防溺水宣讲
  • 两弹精神与“理”同行,“核”力前行不负韶华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