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跨“粤”山海,医心同行——赴平远县泗水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8-2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跨“粤”山海,医心同行
·——赴平远县泗水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跨“粤”山海社会实践队
(梁明慧、罗紫艺、梁小雅、杨燕銮、李幸燕、冯小欣、李泽睿、周粤丽、黄雅婷、黄钰、戴浩然、何宇烽、孙舒婷)

 
摘要:在南京医科大学建校九十周年之际,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依托“百千万工程”项目,利用城市附近丰富的医疗资源,走访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活动通过紧密联络当地团委、村委会等组织,深入调研当地居民卫生、饮食、居住习惯,并将由此衍生的健康问题与卫生知识科普联系起来,如痛风、鼻咽癌、寄生虫病、疟疾、登革热等,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科普宣讲活动和卫生急救培训活动。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拍摄、录制相关科普视频,并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广泛传播,扩大了健康知识传播范围的覆盖面及影响力。最后,总结个人心得感悟,根据自身专业知识的优势,以更专业的知识提供更专业的视角,针对性地剖析健康难题,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健康问题,促进公众健康水平提升。
关键词:泗水镇;卫生宣讲;急救培训
 

一、前言

(一)实践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现状,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优势和志愿服务精神,特组织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前往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开展健康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实践目的

  1.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服务乡村、服务人民健康事业的意识和能力。
  2. 深入了解广东省乡村卫生现状,收集当地卫生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建议和参考。
  3. 普及健康知识,开展急救培训,提高广东省乡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二、实践过程

(一)前期调研

本次实践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一个坐落在广东北部闽粤边境山区的小镇。泗水镇地理位置独特,东邻蕉岭长潭镇,西与上举镇接壤,南与东石镇相连,北界与福建武平下坝乡相邻。这个区域占地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包括泗水、文贵、金田、梅畲、成文、大畲、木联和大新8个行政村,共计140个村民小组。这里山环水绕,自然资源丰富,林木资源尤其丰饶,森林覆盖率高达85.6%,大大小小的村庄错落有致地依傍在山脚下,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
广东气候湿润,雨水非常充沛。在今年6月16日,连绵的大雨不断冲刷着泗水镇,多处的山体滑坡使之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对外的交通、通讯、电力供应全部中断,直升机成为村庄与外界互通的唯一桥梁。所幸滔滔洪水不灭烈烈人心,在梅州市发出紧急动员令后,百千人义无反顾蹚入激流,成为风雨中岿然不动的磐石,将势不可挡的洪涛化为平波缓进的细流。惊闻这一消息,我们踏上前往泗水镇的旅途,探访那些突逢巨变依然砥砺前行的人民。

(二)实践记录

1.实地走访

团队结合个人能力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分为线上组和线下组,线上组根据网络资料和所学专业知识准备宣讲材料并整理问卷;线下组于8月5日抵达泗水镇后,通过采访居民、探访镇政府和卫生院了解当地卫生情况。
泗水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并不便利,外界通往泗水镇仅有唯一的道路,X038线。沿途,我们经过了好几处塌方,道路两旁堆放着等待清理的沙砾碎石,沿路的山峰上可见多处山体滑坡,被拦腰折断的树木横七竖八地躺在一片泥泞中,无声诉说着洪水的肆虐,建筑物的底层被水线清晰地划分,标记着洪水的最高点。抵达泗水镇后,我们看到有许多工人正在修缮断桥,有的居民正全家出动清理家中淤积的泥沙、修葺倒塌的墙角,也有许多居民升起炊烟,生活气息一点点地重回这片大地。我们采访傍晚散步的居民时了解到泗水镇人口不多,村落比较分散,有些村子与镇上来往的道路在山洪暴发之后被冲垮了,还在抢修。
次日,我们与泗水镇政府对接后,前往当地的卫生院和卫生站进行学习。据了解,因人口较少的缘故每日就诊的患者很少,且多数在上午八点左右前来就诊,周围部分没有医师的村里的居民看病要前往镇上看病,其中有部分群众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定期前来取药;镇上的医疗水平有限,医护人员少,卫生院医护人员总共仅13人,遇到重大疾病,当地医疗人员常无法治疗,居民通常需要前往梅州市区就诊;在卫生院、卫生站中,我们看到门口摆放着多种健康宣传手册和海报,药房配备有多种中药、西药;在今年六月份,卫生院开展过慢性病的筛查防治,并对罹患五大慢性病的居民进行登记和电话回访工作,对于老年人血压血糖等指标的测量也会定期开展。
 

2. 宣讲培训


图 2‑1卫生健康知识宣讲
8月6日和7日晚19:30,团队分别开展了卫生知识宣教和急救培训活动。卫生健康知识宣教以广东地区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和虫媒病、常见微生物感染为主题,基于《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的专业知识,以广东地区常见感染病为重点来开展,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另外结合当地遭遇洪灾的情况,我们开展了急救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洪灾自救和溺水救护常识等。 两次宣讲,我们给当地政府干部人员和群众科普了必要的,权威的医学知识。

图 2‑2急救培训
 

3.入户探访

团队根据当地灾后实情,以泗水村为中心开展入户探访。我们选取周边商铺和群聚聊天的老年人作为采访对象,针对老年人脑健康问卷和灾后心理健康情况开展调研。我们发现,受访者年龄均在50~75岁之间,主要以经营商铺为生,成年子女大多外出务工,普遍上生活比较充实,健康意识强。我们走在镇子上,看到大多数人家都会沏茶招待,几乎没有人抽烟、喝酒,即使在水灾之后,居民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或全家出动,或邻里帮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园的重建工作,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娱乐生活丰富,傍晚时分常常有居民跳广场舞,散步,打篮球,进行体育锻炼。
6月16日8时至17日0时,受强降水云团影响,梅州市北部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有17个站点录得超250毫米大暴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平远县泗水镇),叠加江西、福建上游等邻近省市降雨量大的影响,平远、蕉岭、梅县、大埔受灾严重。[1]走在街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洪灾留下的烙印,断桥残垣下浑浊的河水夹杂着泥沙奔腾而去,两岸房屋、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经过抢修和重建,道路堆积的树枝、沙石和房屋中的泥沙大部分被清理干净,连通村镇的道路逐渐重新开通。住在断桥附近的王阿姨给我们展示了山洪暴发时景象的视频,她告诉我们,洪灾的发生非常突然且水位上升迅速,人们纷纷向高处逃难,洪灾发生后不久,水电供应停了,通讯信号也中断了。这次洪灾给泗水镇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幸救援人员赶来及时,在通讯和道路中断的情况下,直升机24小时不间断地运输发电机、饮用水、食物和医疗设备等物资以及专业救援人员、技术人员、医护人员、防汛抗灾专家等人员。经过直升机多次运送,至6月17日下午4时,大新村里的救援人员已有30多人。他们有的来自梅州、潮州消防救援支队,有的来自韶关南雄应急救援协会和曙光救援队,现场还有多名医护人员,对受伤群众进行及时的救助。部分原有桥梁冲毁了,人们便架起临时的过桥通道。当我们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找到这条临时架起的简陋的木桥时,脚下泥泞的小路、塌陷的河岸和眼前搅动着泥沙的河流仍然可以体现灾难来临时水势迅猛,灾情的严重,家园重建的不易。
 

三、调研结果

(一)问卷数据分析:《老年人脑健康社区活动》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整体分析

以下是我们通过线上电子问卷结合纸质版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的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及其他广东省内部分城镇老年人有关脑健康的数据和分析情况。
   整体看来,有68.1%老年人未曾有过患病的经历,部分的老年人患过帕金森、脑血管疾病、脑肿瘤、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该县老年人整体身体健康,能够正常生活。

2.详细分析

问卷调查所统计到的老年人有76%已退休,大多是与自己的配偶居住在一起,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子女赡养,结合线下走访来看,部分老人从事农业或经营商铺,大部分老人都有基本医疗保险。调查统计的老年人中,有67.3%人既不饮酒也不抽烟。
进一步的调研发现,113份数据中有35.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下降,主观感受到自己的记忆力比十年前差了许,但其中有20%的老人年还存在在家附近迷路或很难记住关掉煤气和电灯的问题。有28%的老年人很难记住自己孩子的电话,也很难认出那些认识的人。
    在日常生活方面,76%的老年人能够完成日常生活需要,如穿脱衣服、洗漱、洗澡、上厕所等等,有能力独自一个人在家待一天。但在日常出行中,有39%的老年人自己搭乘公共汽车存在困难,并且还有不能拨号使用电话的困难。有47%的老年人一周会有2-3次的脑力活动(使用微信和电脑、读书看报、打牌或麻将等),有38%的老年人一周会有2-3次的社交活动(访友、宗教活动、聚会、旅游等)。
通过上述从记忆问题、日常生活等方面对该县老年人脑健康的分析,可推断出该县老年人整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平时也有一些娱乐休闲,生活状况良好。

3.误差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113份,其中男性56份,女性57份。调查对象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受问卷发放范围影响,数据来源无随机性,所统计到的老年人也未再细分60岁以上年龄组,且因为问卷题量较大,导致部分老年人精力不足,难以顺利完成,不同调查小组之间的调查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带来数据偏差较大。故本调查不具有普遍性,仅用于本次初步调研。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受调查的老年人居住以与配偶同住为主,家庭支持较普遍;此外,经济来源多样,部分老人通过从事农业或经营商铺等获取一定经济。

(2)受调查的老年人多数具备基本医疗保障,但其保障程度需进一步了解。

(3)受调查的老年人存在记忆力下降的风险较高:超三分之一的老年人主观感受到记忆力下降,且有近四成老年人因记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困扰。

(4)受调查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上大多能够自理:大部分老年人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需求,但日常出行、通讯相对存在一些困难。

(5)受调查的老年人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较为丰富: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每周参与脑力活动和社交活动,其需求得到了一定满足。

2.建议

(1)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经济支持力度,如提高养老金标准等;同时鼓励并支持老年人通过自身努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增加收入,如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培训等。

(2)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确保充分了解并有效利用其医疗保障权益,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同时,继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切实解决老年人就医问题。

(3)加强老年人脑健康知识的普及,鼓励老年人多参与脑力活动,延缓记忆衰退;同时,提供记忆训练和康复的服务,帮助老年人改善记忆功能。

(4)优化公共出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继续丰富老年人的社交、娱乐形式,确保老年人在出行、通讯、社交、娱乐等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现状

2023年2 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发布,以全省 122 个县(市、区)、1 609 个乡镇(街道)、2.65 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着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该工程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
结合线下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医疗资源短缺,专业的医疗人员少、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患者在看病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信赖经验丰富、年长的医师,同时存在着年轻医师引进不足的现象,导致整个镇医疗团队整体机构不均衡。尽管生活条件有限,但村民们保持着淳朴、好客、热情的民风,彼此关系紧密。整个镇的一大特点是基本自给自足,村民们通过从事农业、经营商铺等方式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村民们的知识教育有所局限,这也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2023年3月平远县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中指出,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一要健全责任体系,认真履行职责,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要夯实基础。各医疗机构要认真谋划发展,从源头抓起、从小事做起,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要锻造过硬队伍。绷紧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做到拒腐防变。要增强医师荣誉感,提升群众获得感,狠抓作风建设,加大医疗行业商业贿赂查处力度。
打开“平远县人民政府政务公开”网页,我们可以查询到平远县主要的卫生健康工作展示,如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相关公告、卫生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等,宣传方向涵盖慢性病、职业病、血压管控、传染病防治等多个方面;在“食品药品安全”版块提供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知识科普和指南等。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虽然泗水镇刚遭遇过水灾,我们仍然能看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居民健康意识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翻新到位、特色产业和乡村红色文化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走访入户的过程中能看到居民生活安定、邻里和谐,他们在灾后的重建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问题与心得

(一)问题

此次社会实践意义非凡,同时又充满挑战。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以下问题:
  1. 虽然我们有着相对专业的医学知识,但缺少从医经验,并且不同地区且以老年人为主的居民在健康观念、生活习惯以及接受新知识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了在健康科普传达过程中理解不够深刻。
  2. 因地区差异带来了语言上的差异,我们开展实践活动难以涵盖年纪稍大且听不懂普通话的人群,服务人群具有局限性。
  3. 由于活动时间和人力有限,可能难以对每一个健康问题都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宣讲,这可能导致部分健康问题的科普较为表浅,难以引起当地居民的重视。
  4. 如果没有有效的后续跟进及反馈,可能无法了解此次活动的效果,无法了解当地居民对健康知识宣讲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情况,这不利于后续的持续改进。

(二)心得

1.总体感受

回望那段深入泗水镇的"三下乡"日子,每一次与村民的交流,每一句健康知识的输出,每一份汗水的付出,不仅是知识的实践,更是心灵的触动。这段经历,让我们对乡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让我们对责任和自我成长有了更深的思考。
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1)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亲历农村,直观感受到与城市在教育资源、科技应用、医疗条件上的显著差异。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现状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三下乡"活动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公平中的重要性。

(2)医疗资源的必要性:在农村,农民对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基础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这使我们认识到,医疗下乡活动对于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水平,改善农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性。

(3)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参与"三下乡"活动,深刻体验到了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我们不仅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帮助那些处于不利条件的人,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总体而言,这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度的社会实践,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我们作为社会公民所承担的责任,更加坚定了为农村发展农闲力量的决心。

2.心得分享

(1)实践团成员戴浩然有话说:

在村中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是一次深刻而有意义的经历。村民们对急救技能的需求十分迫切,但之前却很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教授了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还讲解了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以及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调适方法。参与者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互动,很多人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了解到这些可以救命的知识。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普及急救知识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在传播关爱与责任,它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为构建更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2)实践团成员黄雅婷有话说:

我们走遍了泗水镇的每个角落,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在卫生知识和急救知识宣讲环节,我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居民普及了基本的健康常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急救技能。入户探访老年人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直接与乡村中的弱势群体接触。我们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切感受到了作为医学院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构建健康、和谐的乡村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有责任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用专业知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

(3)实践团成员梁明慧有话说:

在去往泗水镇唯一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好几处塌方,有些村子与镇上来往的道路在山洪暴发之后被冲垮了,还在抢修。我们看到人们虽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山洪暴发,但普遍乐观看待。灾害发生后县市级的救援迅速响应,当地群众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彼此帮助,灾后左邻右舍一起帮忙清理道路和房屋。虽然这个镇子很小,基础设施还是挺完善的,居民的生活显得充实和满足。

(4)实践团成员罗紫艺有话说:

通过这次走访,我们参与了泗水镇的灾后重建工作,并探访了当地居民的平时生活的卫生条件以及本人的身体状况。泗水镇日常常住人口只有两千人左右,水灾后有更多青壮年劳动力搬离,人口不到两千人,且大多数为老年人,可见当地面临劳动力流失的现况。同时地处群山之间,可耕作土地较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难以发展大规模的农作,没有有力的经济支柱。经过这次下乡活动,我见到了更多广大穷困地区的面貌以及难以发展的窘境,我们所做的实践活动只能给当地提供一些微小的帮助,希望泗水镇能尽快从洪灾带来的破坏中走出来,发展得更加好。
 

五、参考文献

  1. 张柳青,陈萍,徐勉,等.梅州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N].南方日报,2024-06-18(A03).DOI:10.28597/n.cnki.nnfrb.2024.002798.
  2.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N].南方日报,2023-02-27(A02).DOI:10.28597/n.cnki.nnfrb.2023.001114.
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跨“粤”山海社会实践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跨“粤”山海,医心同行——赴平远县泗水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走访居民用水足迹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 商学院“清流润万家,绿意映初心”江苏省居民生活用水节水降碳调研团赴常州金坛朱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聚焦居民用水行为和社区节水建设
  • 08-24
  • 启智润心,共筑梦想: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暑期教育服务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