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绘”启六衖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本报告详细记录了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绘启六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八天的实践,志愿者们以墙绘为主要形式,为含山县六衖村的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同时自身也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和锻炼。
一、引言
在时代的浪潮中,乡村振兴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梦想。艺术,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表达方式,拥有着触动心灵、凝聚力量、激发创造力的独特魅力。在这个背景下,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们怀揣着对乡村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组成了“绘”启六衖乡村振兴团,奔赴含山县六衖村,展开了一场为期七天的充满激情与创意的墙绘志愿活动。
六衖村,这座深藏在山水之间的村落,拥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然而,与许多乡村一样,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和文化传承的挑战。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为这座村庄注入新的活力,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之旅,更是一次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的实践探索。在这八天里,志愿者们将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六衖村的美丽画卷,用青春的热情,点燃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火。我们期待着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为六衖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同时也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
二、实践背景
(一)六衖村概况
六衖村,位于含山县西北部,是一个深藏在山水之间的古老村落。这里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自然风光优美。村庄内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文化,石屋、石桥、石井等元素见证了岁月的变迁。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六衖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践目的
1. 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通过墙绘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六衖村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乡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2.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精美的墙绘作品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推动六衖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3.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让志愿者们深入乡村,了解农村的现状和需求,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4. 加强校地合作
搭建高校与乡村之间的合作桥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实践意义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墙绘作品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表达,能够将六衖村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让古老的故事、传统的技艺在现代的画布上重新焕发生机,使村民和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
2. 增强乡村凝聚力
志愿者们与村民共同参与墙绘创作的过程,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凝聚了乡村发展的力量。
3. 推动乡村美学发展
艺术的介入为乡村带来了美的元素和审美的提升。使乡村不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场所,更是充满艺术美感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推动了乡村美学的发展和传播。
4.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亲身感受农村的发展困境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
2024 年 7 月 13 日,巢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团满怀热情与期待,共赴含山县六衖村,开启了为期七天的墙绘志愿活动。活动伊始,由带队老师陈宇和当地工作人员通过会议向大家介绍当地的特色景点并说明了墙绘场地,同时安排负责人带领志愿者们进行踩点拍景工作,为后续的墙绘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志愿者们初到六衖村,便被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所吸引。村中石屋、石桥、石井等古老的元素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为墙绘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志愿者们分成小组,穿梭在村庄的大街小巷,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独特的角落,仔细观察着光影的变化,思考着如何将这些美景融入墙绘之中,以展现六衖村的独特魅力。
在踩点过程中,志愿者们还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亲切的交流,深入了解了六衖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村民们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积极分享了他们对村庄未来发展的期望,希望通过墙绘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座美丽的村庄。
第二天,志愿者们在当地景点负责人的带领下,继续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农产品。尽管清晨小雨绵绵,但这更为古镇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志愿者们参观了产品种植区,对当地的苎麻、芍药、黄桃等特色农产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之后,志愿者们依然进行了踩点拍景工作,为后续的墙绘创作积累素材。
第三天,志愿者们迎着清晨的阳光,整齐地集合在六衖村的广场上,准备开启充满挑战与创意的地面彩绘之旅。他们首先仔细地清扫地面,确保其干净平整,为彩绘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彩绘工作中。有的志愿者蹲在角落,精心描绘着一幅唯美的风景图;有的志愿者则在井盖位置,细致地勾勒着可爱的小动物形象;还有的志愿者在边缘处,用心绘制着充满艺术感的图案。太阳逐渐升高,气温也随之上升,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丝毫未减。直到夕阳西下,一幅幅精美的地面彩绘作品呈现在眼前,风格各异,却都展现着志愿者们的独特创意和用心付出。
第四天,志愿者们带着绘画工具前往沙滩进行踩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随后,他们在茶社开启了墙绘工作。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志愿者们分工合作,团结一致。他们在梯子上进行了认真的比量、起型、铺色和细节处理,尽管汗水不停从脸上滚落,但他们依然专注于墙绘创作。最终,一幅精美的墙绘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赢得了村民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和赞美。
第五天,志愿者们到达茶社后,小队长迅速展开分组安排,工作任务主要分为画室内场景、绘制室外风景以及负责设计稿子。队员们明确任务后,立即投入到绘画工作中。室内组的队员们仔细观察着茶社内部的每一个细节,用画笔描绘出温馨典雅的室内布置;室外组的成员则置身于大自然中,捕捉着茶社周边的美丽风光,将其定格在画布上;而设计稿子的队员们则在室内埋头构思,精心打磨每一个创意。经过一整天的辛勤努力,队员们的成果初现,每一幅画作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第六天,根据景区志愿者们的工作内容,在陈宇老师与景区负责人的商讨下,志愿者们被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天路”效果图设计、老墙翻新设计和茶吧内部墙壁设计。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手中的画笔不停,为古镇增添着美丽的色彩。一天的绘制任务结束后,志愿者们在茶吧举行了会议,对任务进行分配和调整时间安排,并对效果图进行再次核对。会议结束后,大家还开展了放松的游戏活动。
第七天,活动的最后一天,志愿者们迅速投入到墙绘的收尾工作当中。尽管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汗水不停地从额头和脊背渗出,浸湿了志愿者们的衣衫,但手中的画笔却始终未曾有片刻的停歇。当夕阳余晖为村庄披上金黄的纱幔,墙绘工作终于圆满完成。夜幕降临,志愿者们筹备了一场烧烤派对,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几日来的收获与感悟,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中。
第八天,志愿者首先在六衖展览馆内参观,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展示,了解了六衖地区的发展历程。随后,大家又前往六衖湖、红土坂黄山游击队旧址等地进行实地参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此次弘扬“六衖”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不仅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更让大家对志愿服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弘扬“六衖”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四、实践总结与反思
(一)成功经验
1. 充分的前期准备
在活动开始前,团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与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沟通、素材收集、设计方案的制定等。这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团队协作与分工明确
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这种良好的团队氛围和高效的工作方式,保证了各项任务的按时完成。
3. 与当地居民的紧密结合
志愿者们积极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使得墙绘作品更贴近当地的文化和生活,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二)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部分工作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完善。
2. 对当地文化的理解还需加深
尽管志愿者们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
(三)改进措施
1. 提前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合理调整时间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在活动前,加强对当地文化的学习和研究,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志愿者们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五、结语
在这八天的实践活动中,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志愿者们用青春和热情在六衖村的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艺术的力量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他们见证了乡村的美丽与潜力,也感受到了乡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更多的人持续关注和投入。我们相信,这次实践活动将成为志愿者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引起更多社会力量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携手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的中国道路:特征、历程与展望[J]. 杨骞;祝辰辉.农业经济问题,2024(02)
[2] 乡村文化振兴的方法论审视[J]. 金栋昌;陈怀平.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4(01)
[3]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J]. 陈晓霞.理论学刊,2021(01)
[4]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J]. 张晓山.农业经济问题,2021(11)
[5]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理论构建、实证分析及优化路径[J]. 张旺;白永秀.中国软科学,2022(01)
作者:王萌萌 来源:巢湖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深耕京郊村落,绘就振兴画卷
- 近日,北方工业大学莘莘乡映实践团前往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黄土坡村开展走访调研,将青年学子的智慧与热情注入乡村大地,以实际行动助力
- 08-22
- 非遗文化润童心,心理健康伴成长
- 四川轻化工大学“心育同行”小分队在2024年暑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青春的活力与热情带到了泸州市合江县的
-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