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日,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追寻领袖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安阳林州市,一起追随领袖的足迹,在红色资源的探访中坚定“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信念。
7月12日,实践团来到了位于石板岩镇的扁担精神纪念馆研学。扁担精神是石板岩镇特有的红色文化象征,它体现了老一辈供销社工作人员对山区人民的深厚情感和服务精神。活动期间,队员们对石板岩镇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进行了广泛调研并通过网络直播、故事分享、文化知识竞答、红旗渠精神绘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广大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扁担精神的丰富内涵。
图为实践队员在体验挑扁担和推架子车 通讯员 张信淳 供图
7月13日,实践团一行来到石板岩镇南湾村参观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领略谷文昌同志“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光辉一生。展馆内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模拟场景以及谷文昌同志生前使用的实物,生动再现了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艰苦奋斗、根治风沙,从根本上改变东山生态环境与落后面貌的动人场景。
图为教师为队员们讲解谷文昌同志 通讯员 黄振 供图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党中央领导人视察河南安阳红旗渠,一番番饱含深情的讲话激荡着红旗渠水,一句句谆谆嘱托鼓舞着红旗渠精神传人,饮水思源,追寻领袖足迹。7月16日-17日,队员们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切身感受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和光辉历史。在红旗渠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一件件穿越时空的“老物件”,真实的山体塑形,雄伟的人物浮雕,立体展现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让队员们深陷其中,共同感悟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望着长616米,高5米,宽6.2米的青年洞,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当年建设的具体过程,无不为这一太行绝壁的伟大奇迹深深震撼。
图为实践队员在红旗渠纪念馆内参观学习 通讯员 张文浩 供图
7月18日,实践团队参观学习了位于任村镇井头村的“林县第一党支部旧址”。正是在这间不起眼的破旧房屋里,中共太行区第五地委派出的党的工作者组织进步青年在林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由革命之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图为实践团在林县第一党支部旧址合影 通讯员 张信淳 供图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每一处,都让人“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人到访的每一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红色基因,都有着极其鲜活的创新实践。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用双脚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足迹,用心感悟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用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讯员 李金生 石世诚 雷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