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以跨代交流促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理念共融和价值观共识,让延安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红韵漾韶华志愿服务队于7月10日前往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中心敬老院开展“身处养怡之年 不忘延安经典”主题延安精神志愿宣讲活动。
(团队成员与爷爷奶奶合影 图:徐伊铃)
随着激昂的旋律响起,团队成员齐声歌唱《东方红》、《南泥湾》等经典曲目。歌声穿越时空的界限,带领老人们重返那个改天换地的革命年代。许多爷爷奶奶也随着旋律轻声哼唱,似乎在追忆过往,感受革命岁月中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那一刻,音乐成为连接两代人心灵的桥梁,不论是年轻的志愿者还是满头银发的老人,都在这共鸣中找到了共同的情感纽带。
(团队成员与养老院员工合唱红色歌曲 图:王毅)
在这一情绪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向老人们分发了地区特色“延安苹果”。爷爷奶奶说这是先苦后甜,革命岁月中的艰苦奋斗一幕幕跃于眼前。正是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安宁生活。咬下一口鲜脆的苹果,老人们仿佛能品味到那段历史的苦与甜,眼角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你们年轻人要记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一位爷爷的话语掷地有声,“不仅要享受这份甘甜,更要铭记背后沉重的历史。”正是在这分享苹果的瞬间,精神的升华悄然发生。两代人彼此之间跨越了年龄的鸿沟,心灵的距离也被拉近。老人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志愿者,延安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是对先烈们奉献精神的传承。
(团队成员分发苹果 图:王毅 )
(爷爷奶奶品尝延安苹果 图:王毅 )
作为青年志愿者也想为爷爷奶奶留下纪念,团队成员进行了一项特别的字帖临摹活动。志愿者为老人们示范书写“奋斗”、“团结”、“奉献”等词汇。这一过程不仅是书法的练习,更是一次灵魂的交流。在笔墨之间,老人们提起笔,认真描绘着每一个字,仿佛在用手中的毛笔传递着对延安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每一个抬头的眼神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诉说着他们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
(成员字帖与爷爷合影 图:徐伊铃)

(成员与爷爷作品合影 图:王毅)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领悟到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它教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无畏艰难险阻。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应以延安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次活动的结束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对未来的召唤。回望过去,青年一代需要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将这种精神与时代实际相结合,是青年群体共同面对的课题。延安精神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动力源泉。未来的路在脚下延展,让我们青年带着这份精神,共同书写新的篇章。
(通讯员:廖梓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