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薪火新时代实践宣讲团|“白山黑水书史诗,抗联精神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4-08-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华北电力大学薪火新时代实践宣讲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视察足迹,参观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深入了解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赓续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财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2024年7月31日,华北电力大学薪火新时代实践宣讲团的成员在夏末的清晨走进了历史的深处。宣讲团成员参观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在这片充满历史记忆的土地上,缅怀先烈、感受抗联战士的英勇事迹,并用心体会和弘扬抗战精神。这座园区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宁静中蕴含着一份庄重。园区内,一块巨石上刻着“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几个大字,仿佛时刻提醒着后人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随着步伐的深入,宣讲团成员来到了一个雕塑群前。雕塑生动再现了抗联战士们在战马奔驰中冲锋陷阵的场景。那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一张张坚定的面孔,似乎在诉说着当年那些风起云涌的岁月。面对这群雕塑,仿佛能够受到战士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不屈意志与顽强斗志。
在纪念园的一角,宣讲团成员们驻足于一面雕刻着抗联战士事迹的墙壁前。墙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向后人展示了抗联战士们的日常生活和作战情景。60米长的巨型雕幅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雕幅中有14颗苍松,象征着东北抗日联军十四载抗击日寇的艰苦岁月。一位宣讲团成员在墙前默默伫立,手中的雨伞遮挡着细雨,但遮不住她内心的感动。雨水滴落在地上,与历史的记忆交融,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凝固。
8月3日,宣讲团成员继续历史之旅,来到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与纪念园的宁静肃穆不同,这里更像是一座沉重的历史纪念碑,记录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十四年间,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的苦难与抗争。
展厅的墙上,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史物静静述说着那段悲壮历史,宣讲团成员在其中认真倾听、仔细观看,仿佛可以穿越时间的长河,亲身感受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展厅内的影像资料更是让历史的画面在观众眼前鲜活起来,那些痛苦的过往与光辉的抗争成为铭刻在心中的集体记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抗战旗帜,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直接领导和推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在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的进程中,东北抗日居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殊死斗争。这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也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列馆内,展厅中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战时使用的武器、日军侵略的罪证和东北人民英勇抗战的实物资料。这些展品不仅向宣讲团成员展示了日军侵略的残暴,也让他们更为直观地了解了东北人民在那段艰难岁月中的不屈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说:“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厚重的共同记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14年的浴血奋战,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所展现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这次的“历史之旅”不仅是一场精神洗礼,更是一次思想升华。薪火新时代实践宣讲团将继续把这种抗战精神传播给更多人,激励更多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吴悠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薪火新时代实践宣讲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重踏母校旧时径,招生揽才育新星
  • 暑期社会实践“红船精神探究队”:红船映初心,历久也弥新
  • 郑州工商学院“商团郑青春”实践团队开展“七彩假期”支教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