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关注,表达出大学生对渴望对社会的回馈之情,7月18日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观察”调研实践小队9人开展了探索德江少数民族文化和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情况的调研活动。主要通过来到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探索少数民族文化中著名的傩戏和舞龙,道真傩戏便是贵州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道真傩戏以祈福迎祥为目的,由民间称为"道士先生"的艺人组班表演,至迟在元明时期传入贵州道真,以巫为内核,与贵州地域文化和仡佬族文化合流。现在,道真傩戏经常在乡下老百姓家公益活动的舞台上表演,也在中国傩城等地进行表演,以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遗产。贵州德江舞龙是贵州的非物质遗产,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会有舞弄的习俗。

图为元宵德江舞龙。黎瑞卿 供图
这次调研主要就是去采访当地一个很著名的傩戏发展人的家中调研,由于傩戏历史悠久,当代年轻人很少接触,我们本次调研的傩戏发展人已是两名退休的老人。两位老人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他们他们参加傩戏的照片,还有分享了当时他们雕刻的傩戏面具,很是生动形象,在与他们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了,由于他们的子女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两位老人基本是独自生活。
图为走访傩戏发展人。刘雨 供图
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当地的的老龄化比较严重,多数的年轻人都离开当地去到外地务工,村子里的大多数是老年人,而且大多数老年人生活比较单调。去到当地的养老机构,先是了解到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大多数老年人茶余饭后的活动就是下象棋,打牌,下五子棋等比较常见的活动,对于当地的傩戏了解的比较少;即使有了解的老年人也是了解的比较少,加上举办的相关活动也比较少,只有在过年期间才会有舞龙炸龙这一活动,平时很少举办,所以即使有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也会逐渐淡化。
7月19日,当天午饭休息后,实践团召集着老年机构的老年人在大厅聚集,实践团给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科普傩戏及舞龙的相关知识,让大多数老年人了解到当地的自己生出其中的傩戏舞龙文化。接着实践团向爷爷奶奶们展示出了7月18日在傩戏发展人家中获取的关于傩戏面具的照片。回去之后实践团根据傩戏发展人的经验,收集了傩戏的相关照片,在7月20日为老年机构的爷爷奶奶们播放了一次舞龙炸龙的视频,也向爷爷奶奶们展示了我们收集傩戏面具照片,让爷爷奶奶们近距离的感受一下自己当地的傩戏文化。事后向部分老年人采访一下他们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他们都非常高兴,说很久没有体验过这么热闹的场景了,并且都表示在休息时候学习和观看当地文化所带来的活动比每天打牌有意思。在享受的同时可以了解和学习,更主要的是可以弘扬当地的本土少数民族文化,这样可以在发展当地文化产业的同时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减少独居老人的出现。

图为傩戏面具展示。刘雨 供图
在调研过后,实践团得出了要想促进养老和少数民族文化结合,首先就是要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当地老年人的接受,根据老年人的喜好来制定相关的活动,其次就是要有经济效应,吸引大多数的企业或者青年创业,为养老机构投资,完善养老服务,最后就是吸引多数人来旅游,感受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
(通讯员:吴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