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安徽省西南边陲,是华东华中的分界线,也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以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近年来在康养产业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这里空气清新,钟灵毓秀,是真正的“云上岳西·康养福地”。
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大健康康养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集中资源谋突破,精准发力育动能,凭借岳西优质的“天然花园”“天然氧吧”“物种基因库”等资源,拓展“旅游+康养”特色产业跨界融合,构建旅游、生态、康养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努力将岳西打造成为大别山区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全面推动岳西县康养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岳西县拥有多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包括道元古村、大别山彩虹瀑布、大别山请水寨和天悦湾大歇岭等地。这些基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提供森林浴、负离子养生、中草药保健等服务,是游客体验自然养生的好去处。
时值酷暑,骄阳似火,岳西县石关乡却是凉风习习,气候宜人。石关乡地处北纬30°的核心地带,自然环境优美。洁净的空气、优质的水源、绿色的食材、优美的风景,加上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造就了名副其实的“长寿养生之乡”。多年来,石关乡因地制宜,利用宜人气候和秀美风光的优势,在安居、康养上下功夫,致力于让城里的游客走进来、住下来、慢下来、留下来。
目前,岳西全县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5个,连续举办13届大别山(安徽·岳西)映山红旅游文化月,岳西已成为安徽闻名、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去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13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6亿元。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旅游强县、安徽省十佳环境优美县、安徽省红色旅游县等荣誉称号,并在2016年首批创成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单位。
地处大别山区的岳西县流传着一则关于广为人知的民谣:“三天门下一棵茶,仙人能看不能拿,若人尝饮香茶味,千里迢迢不想家。”包家乡石佛村的石佛寺就是这则民谣中神茶的所在地。
石佛寺地处鹞落坪国家保护区内,境内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空气纯洁、土壤洁净,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当地百姓就地取材,使得这里的茶叶成为最早的“岳西翠兰”样本制作地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石佛寺茶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目前,全村茶园面积达到3300亩,全村所有抛荒田、地,农户房前屋后都发展了高标准“石佛翠”茶园,人均达到2.5亩,户均超过9亩,现已取得南京国环有机认证200亩,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转换证书800亩,还有2300亩茶园正在全面实施转换过程中,有机农业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岳西始终将“打有机牌,走有机路”的发展理念放在首位,通过品牌创建,岳西有机食品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不断攀升。岳西翠兰茶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丹麦等多国元首,高山茭白是亚丁湾护航舰队专供产品,有机黑猪肉直供上海世博会。目前,岳西共有机产品认证的主体34家,认证产品57个,2020年有机认证面积3.1万亩,有机产品产量约10306吨。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蚕桑之乡、中国高山茭白之乡、中国绿色果菜之乡、中国瓜蒌之乡、中国中药材之乡等荣誉称号。在实践创新中该县走出了一条“两山”共生之路、转化之路、统一之路。先后创成了全省第四个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第二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
盛夏时节,走进天空湛蓝、河水碧绿的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水畈,坐上竹筏,看青山相对而出,赏绿水秀美之情。颇有诗词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
山美水美生态美,人居环境更要美。水畈村的发展模式展示出岳西县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心。近年来,岳西县累计实施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154个。同时,岳西县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对名贵树木、映山红等特色资源实行专项保护,为该县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19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考核中该县成绩为“一般变好”,综合评分位列安徽省第一。2021年上半年,县域PM2.5浓度每立方米27微克,PM10浓度每立方米58微克,空气质量优良率98.3%,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省前列。
经过多年来不懈地努力,岳西县壮大了旅游资源、有机产业,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走出了一条环境优美、物质富足、持续发展的“美富久”新路子,让“云上岳西·康养福地”的金字招牌更闪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