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非遗之美”——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走进濮阳多处文化场馆

发布时间:2024-08-1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为增进学生对濮阳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非遗文化的了解,培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感受文化振兴力量,增强文化自信,7月15-16日,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分别前往濮阳市博物馆、濮阳瑞丽麦秆画艺术馆、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进行参观学习。
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城市的象征与名片。7月15日,实践队前往濮阳市博物馆,馆内馆藏丰富多样,历史文化陈列厅主要展示自仰韶文化时期以来濮阳出土的各类文物,“三李”先进事迹展彰显李文祥、李连成、李全芳的模范作用与感召力量,此外还设置有书画艺术馆、摄影展览馆、民俗展等。漫步其中,队员们探寻古城的发展脉络,感受濮阳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当看到中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形状最完备的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蚌塑龙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濮阳的变迁与发展离不开众多先驱者的拼搏奋斗,其精神也成为濮阳人民长期秉持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导向。


实践队参观濮阳博物馆

实践队员观察出土文物

7月16日,实践队抵达濮阳瑞丽麦秆画艺术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氏麦秆画的第五代传承人聂远征热情接待实践队师生并进行介绍讲解,队员们了解到麦秆画的制作需选用优质麦秆,经过熏蒸、烙烫、剪刻等20余道工序处理,可表现人物、山水、动物、书画等多种图案。《太平图》、《大展鸿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松鹤同喜》等一幅幅艺术作品令队员们赞叹于其古朴典雅、精美生动、栩栩如生,感受到作品背后蕴含的孝道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更倾佩于非遗传承人的巧思与匠心。


麦秆画作品《大展鸿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聂氏麦秆画传承人聂远征教授徒弟技巧

聂远征注重潜心钻研技艺,在传承中谋求创新发展,不断丰富麦秆画的艺术效果,积极探索“非遗+扶贫”模式。聂远征的女儿聂亚平继承了非遗文化事业,她长期推广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致力于传承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还长期开办培训班,累计培养500余名残疾人系统学习麦秆画技艺,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可以看出,文化的价值不止于艺术层面,还成为发展振兴的强大动力。


实践队采访麦秆画传承人聂远征

实践队参观麦秆画传承人聂远征的工作室

1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被誉为“中国杂技之乡”的濮阳东北庄,感受杂技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原杂技博物馆中,队员们透过文字、画卷、杂技演艺用具等认识到自上古以来不同时期杂技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也聚焦于濮阳当地杂技发展特色及对中国杂技事业传承的巨大贡献。随后,实践队来到曾任东北庄杂技协会会长的百岁老人刘排友的家中,在采访中了解他与杂技文化相携相伴的传奇人生,感受他对杂技事业的热爱与坚守。


实践队参观中原杂技博物馆

实践队了解东北庄杂技历史

实践队拜访前东北庄杂技协会会长刘排友

实践队采访前东北庄杂技协会会长刘排友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要实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通过走访参观,队员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更加深入,立志成为其在新时代展现魅力与风采的助力者。
作者:郭宁爽 来源:长安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学习非遗文化—庄河属相灯之旅
  • 学习非遗文化—庄河属相灯之旅
  • 庄河属相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灯饰艺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祥瑞物,属相灯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一直承载
  • 08-15
  • 斜坡探秘,城固柑桔
  • 西安石油大学“斜坡探秘,点桔成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城固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深入探访桔园镇刘家营村,通过实地走访果农,深入了
  • 08-15
  • 青春筑梦西楼村,红色引领共富路
  • 青春筑梦西楼村,红色引领共富路
  • 7月25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未来·红色领航青春志愿队前往诸城市石桥子镇楼子社区西楼子网格展开调研,深入了解西楼子村的发展现
  • 08-15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