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行而不辍,沃野生花——助农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暑假期间深入吉林省通榆县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这个夏天,他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通榆科技小院合影)
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科研转化助力生产在走访校企合作单位——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大家对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通过实地参观食用油的现代化生产线,从原料筛选、精炼提纯到成品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都尽收眼底,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中,科技如何赋能传统农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这次实地考察,使大家对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了更加直观地认识,对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观察添加生物质与未添加生物质作物的差异)
实地调研探发展,科技小院写新篇团队的脚步深入通榆县的田间地头,对当地的大田作物展开了细致的实践调研。他们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近几年作物种植的产量数据,分析了病虫害问题、种植成本、种植技术以及今年气候因素对作物生长周期、产量及品质的具体影响,力求从多维度、全方位把握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面貌与潜在问题。在这里,成员们来到了金牌农场主王天宇的大成家庭农场,亲身体验了在科技小院3.0模式下的现代化农业实践模式。据了解,该农场目前种植面积达一百多公顷,平均产量在两万六到两万七千斤。尤其是今年首次使用的滴灌技术和一垄双行的种植布局,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可持续性,预计每公顷产量增加五千斤左右。
( 王天宇介绍一垄双行种植布局)
社区宣讲述振兴,青春志愿勇争先在通榆县树满街道幸福社区,成员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理论宣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内容涵盖“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方面。随后,成员们参观了社区的各项公共设施。只见台球室内热闹非凡,居民们切磋球技,增进友谊;舞蹈室内乐声悠扬,阿姨们翩翩起舞,陶冶情操;自习室内整洁温馨,孩子们书声琅琅,全神贯注。在这里同学们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给基层社区带来的切实变化,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影响与广阔前景。
(社区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宣讲)
在凤凰城小区,服务团的成员们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他们将散落的自行车整齐地排列在指定区域,并清理那些长期被遗忘的废旧自行车,将它们移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此外,成员们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张贴了暴雨预警通知,提醒居民们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范措施。
(整理摆放自行车)
乡村产业新图景,爱心超市暖人心在对通榆县五井子村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参观中,服务团对其依托通榆科技小院所开展的校、政、企、农合作模式印象深刻。这里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特别是爱心超市积分制度的设立,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观服务中心智能学习平台)
青松翠柏烈士园,爱国情怀代代传通榆县烈士陵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圣地。在这里,团队成员们瞻仰鹤乡英雄纪念碑,缅怀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拂去墓碑上的尘土,表达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驻足凝视,仔细聆听烈士陵园陈列馆内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清扫墓碑)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助农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社区村落,从科技小院的创新实践到社区服务的无私奉献,从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到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深入调研,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每一次尝试都充满意义。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我们将以这次社会实践为起点,继续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实干诠释每一份担当。让青春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以实践描绘助农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