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印记,绿动引航”——垃圾细分类,文明新风尚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0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增强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争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共践“绿色、低碳生活”的科学理念,让垃圾分类知识进社区、入家庭,让垃圾分类活动真正入耳入心。2024年7月15日年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青春印记,绿动引航”实践小队前往前往张家港杨舍镇仓基社区开展“垃圾细分类,文明新风尚”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王欣 供图
大手一起拉小手,垃圾分类润童心。7月15日,实践成员带着垃圾分类宣讲所需材料和道具到达仓基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讲活动课程的准备工作,在经过实践成员的认真协力的调试阶段时,同时等待参与课程小朋友们的签到流程。签到流程结束后,下午两点,垃圾分类宣传课程准时开始。
图为实践成员为小朋友宣讲课程 王欣 供图
团队成员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课程上宣讲的内容丰富,围绕了“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方法和技巧”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宣讲。团队帮助参与课程的小朋友对四大种类的垃圾进行认识和分辨,在课程提问环节,小朋友们对于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积极踊跃的举手回答,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也获得了奖品。在最后倡议环节,团队成员宣讲了全民垃圾分类倡议书,让参与课程的同学们深切地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全民垃圾分类倡议书宣传和推广,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带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课程,团队成员希望不仅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形成长效机制。这样不仅在实际上有助于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形象,更有助于对社区可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成员为小朋友宣讲漆扇文化 王欣 供图
在垃圾分类宣讲教育课程结束后,团队成员依托本小队自身材料准备和当天具体情况,开展了独具特色的非遗漆扇制作的宣讲教育课程。团队成员通过对非遗漆扇的宣讲,帮助小朋友了解漆扇文化,尝试漆扇制作,热爱保护传承漆扇工艺。团队成员围绕“漆扇的传承和影响”,“漆扇的介绍和历史”,“漆扇的制作工艺”,“守护非遗瑰宝”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讲解。在课程中,小朋友们了解到漆扇历史背景,制作方式,感受到漆扇文化的魅力。宣讲环节结束,团队成员亲自示范制作漆扇,并邀请参与课程的小朋友们一起加入到漆扇制作的活动来。
在团队成员们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在制作漆扇的过程中感受漆扇文化的魅力。不仅让小朋友们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还让他们深入了解了漆扇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并且自己喜欢的材料、掌握正确的技巧和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每位小朋友制作出来的漆扇都别具风采,各有千秋。
这次漆扇制作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个性的机会。
漆扇制作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为全体小朋友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全体参与教育课程的小朋友们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漆扇与团队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成员与合影留念 王欣 供图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次实践团队以开展“垃圾细分类,文明新风尚”主题活动为主线,开展了教育引导工作,让社区居民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更多居民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推动全社区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作者:陈研
学院:苏州理工学院
作者:陈研 来源:苏州理工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印记,绿动引航”——垃圾细分类,文明新风尚主题活动
  • 中医智慧识病调研团社会实践感悟
  • 盐城工学院土木学院三下乡:用爱灌溉,静待花开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爱满桑榆”调研队——关爱老年生活,共创美好晚年
  • 雨润黑铁,红色脉动 ——有关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的诗意探索
  • 跨越千里,从心出发 ——电子科技大学紫馨支教队赴兰考县仪封镇代庄村开展乡村教育实践和振兴调研
  • "信"系未来 —— 岱岳红心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二):徂徕山下重温历史,红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