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农润中国行”寒假社会实践队在海南继续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及种源自主性的嘱托,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了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琼海科研基地。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琼海科研基地地处于琼海市长坡镇椰林墟,占地130亩、使用海域600亩,建有实验楼、办公楼、育苗室、亲本培育室、育苗池、高位池塘、培训楼、宿舍楼等,供电、供水、供气设施配套完善,是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
在集美大学校友总会水产行业分会会长冯尔吉校友、海南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琼海科研基地杨明秋老师的引导下,实践队深入科研前沿阵地,对先进的养殖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对现代化养殖设备进行了观摩学习。进入养殖大棚,实践队员对东星斑、东风螺、海葡萄、麒麟菜等养殖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队员们对东星斑的不同颜色提出了疑问,杨老师讲解道:“人工养殖时会在饲料里添加虾青素,虾青素的含量与鱼体颜色相关。一般来说,虾青素含量越高它的颜色越红。在自然环境中,野生的东星斑相对含量较少,颜色更浅。”针对鱼虾粪便处理繁琐问题,杨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了“新科技”下的固液分离装置,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装置,能够有效在不断的循环中将污水中杂质分离后重新利用。杨老师还带领实践队参观了海南当地产业园基地——海南(文昌)渔业创新研究中心,在产业园中,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工业化养殖的红星斑、东风螺以及海马等现代化养殖产业。
实践队在此次实践中,有感而发:“在琼海海洋渔业科研所的参观过程中。我们先后参观了东风螺、东星斑、藻类、海马等重点养殖动物,在了解机械化养殖模式的同时,老师也说明了现有养殖面临的许多技术难题,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向:提高未来养殖的技术含量,拓宽养殖新思路,做新时代的水产人!”,“此次参观创业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从杨老师的介绍和对现场环境的亲身体验,让我们切实的感受到了先进科学技术在养殖方面的实际应用,员工们对于喂养时间,用料的严格把控也使我们对于严谨有了更深的理解”,“参观水产科技院,我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在水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助力产业升级,更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国家渔业战略的科技力量和渔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职责使命。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不断在科技创新上积极作为,助力现代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字:赖涌棋、于慧印、周伟宸、彭轶冉 图片:赵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