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兰州理工大学“三下乡”关于红色文化宣讲

发布时间:2023-08-2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报告名称:兰州理工大学“三下乡”关于红色文化宣讲
学校:兰州理工大学
指导教师:代莎
实践地点:甘肃省会宁县
实践时间:2023年7月12日至15日
作者:曹永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日益多元,各种思想交流碰撞。在此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极易出现思想困惑与精神焦虑,而且仍然容易被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影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丰富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其文化自信,是需要抓紧落实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是我国独特而又珍贵的资源,将红色文化与高校育人体系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的提升必然要以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为重要的着力点,借助红色历史、红色理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切实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关键字:实践、宣讲、红色文化
  • 引言
本次实践以“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实地实践从7月12号开始,到7月15号结束,历时四天。为了让传统文化走向广大群众,让群众了解红色文化的作用后和内涵。实践团队选择了会宁县会师旧址,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红军村以及居民小区等人流量及客流量大的地方,通过宣讲,采访,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向居民游客宣讲了红色文化。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负责人联系了当地电视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让红色文化进入居民生活。本次实践,极大地促进了普通民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基本取得了预期成效。
  • 实践基本内容
  • 实践背景
大学生三下乡《继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活动是一项旨在通过调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活动。红色记忆指的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伟大胜利和牺牲奉献,代表着革命先辈的勇敢和无私。红色基因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是中国革命的根本立场和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地区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激发大学生对红色历史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本次实践活动特别将调研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深入红色文化博物馆开展调研,打造了一系列与红色记忆和红色基因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红色革命老区或革命圣地,学习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
除此之外,在今天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中国文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传统的文化该何去何从,红色文化的传承该不该提上日程。
  • 实践流程与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分为准备期,实践期,推广期
准备期中,实践小组首先制定宣讲计划,准备宣讲所用的文字材料。其次,团队成员还联系了专业老师咨询了相关专业知识。接着,团队成员对宣讲地点的人流量进行了摸底调查。最后,实践团队还得到了学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对本次活动做出了各项准备。
实践期中,实践团队分别赶赴会师旧址,红军村,桃花山森林公园等人流量大且红色文化十分深厚的地方进行了文化宣讲。宣讲对象主要是本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涵盖了老年,青少年,中年等各个年龄阶段。在会师旧址中,团队主要通过采访的方式对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作了初步了解。在桃花山森林公园,借助公园的人流量,团队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让游客们简单了解红色文化以及党史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宣讲的方式进行了讲解。在红军村,同样也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结合讲解和介绍,同时团队还采用街头采访的方式加深村民的了解。在文泰小区,实践小组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主要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拓展。加深青少年儿童对红色文化以及党史的认识。
推广期中,实践小组借助个大媒体网站发文宣传本次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同时,团队负责人联系当地电视台对本次文化进行报道,一代到更广泛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红色文化的内涵。
  • 实践中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 宣讲过程中,青年一代参与度低
现象描述:在宣讲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在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普及过程中,中年老年人的觉悟相对较高,参与度高,相比之下,青年少年参与度就很低,有的甚至不愿意参与
现象分析:首先,近年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红色文化受到的冲击较大,同时,红色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不强,传承方式有待创新,而青年一代在互联网中数量庞大。青年一代对于红色文化逐渐失去了兴趣,对红色文化持有漠不关心的态度,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采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比如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采用短视频,影视等方式,尤其是爱国影片进行红色文化的熏陶。在趣味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内涵,借助文化潜移默化的特点,改变青年人对红色文化的看法。激发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另外,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让红色文化从小根植于心。
  • 宣传过程中,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现象描述:宣传的过程中发现团队宣传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不高
现象分析: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红色文化已经被人们当做一种高尚的东西来“供奉”,而并未将它当做一种美,来学习和传承,其实大部分的人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而且那往往不想在红色文化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导致了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低迷。而一些红色文化传承仅限于旅游业,并未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底蕴发掘出来。
对策:在传播红色文化时,应该组织不同的专业和老师团队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性传播。采用多媒体相结合,同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走向社区,走向广大的社会进行传播,同时可以结合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让大家在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红色文化的内涵。
以上是实践小组在进行红色文化宣讲过程中所遇到大和想到的问题,关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上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更待发掘,还需要文化界教育界更加深入的探讨。
  • 实践感悟和体会
心得体会:浩渺长江滚滚东流。涌动着悠久的历史长河,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笔,必定是那伟大的红色文化。这次的宣讲实践,不仅是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当我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文物扑面而来。那些革命先烈曾经用过的物品,那些战争的场景再现,仿佛将我拉回到那段年代。我看到了他们的信念和担当,他们为了理想而舍弃一切的坚定决心。纵然岁月如梭,红色的精神却永远携刻在我们心中。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红色历史,更启沉思的历史长河之中,我思考着今天的自己和社会。我们是否能够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精髓?我们是否能够像那些革命先烈一样,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些问题在我的心中不断地翻腾,激发着我的内心。在这次红色研学之旅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红色文化的伟大和重要性。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思想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这种红色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扬光大它的精神内涵,将它传承下去。红色研学之旅结束了,但是它的影响却将在我的生命中久久不散。我深深地感激这次研学之旅,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红色文化的伟大和重要性。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收获:本次红色文化宣讲过程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实践小组在本身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在长征博物馆内的参观学习,了解到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同时也对长征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红色文化的采访宣传也是一个锻炼能力的过程,不仅语言表达能力要突出同时也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也锻炼了队员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才能确保实践的顺利完成。
“纸尚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是本次实践活动,带给实践团队最大的收获和感悟。在真正体验过之后才能体会到活动的意义以及带给我们的快乐。
  • 结语
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讲“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宣传力量虽小,但意义非凡,我们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在此,感谢学校给予的支持,也要感谢学院老师的悉心指导。本报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紫琪 陈慧英 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9期
【2】《用好红色文献 讲好红色故事》《光明日报》
【3】黄高才《中国文化概论(新版)》2011年10月1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曹永丽 来源:曹永丽
  • 【暑期实践活动】大学生追寻革命足迹,弘扬民族精神
  • 民族团结一家亲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所说,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亲。中华民族
  • 08-20
  • 小龙虾,大致富——乡村振兴安理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