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京审计大学学子“三下乡”|“AI修复技术——跨越时间,徜徉红色峥嵘岁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2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探索AI修复技术如何融洽的糅合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经典更加鲜活生动的展现在大众面前。这个暑期,6月29日至7月4日,南京审计大学“AI修复技术——跨越时间,徜徉红色峥嵘岁月”实践小分队在胡业余老师的指导下探寻了不同红色基地对AI修复技术的接受度和引进度,探索其对还原及修复红色经典的贡献并且思考其在推广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本次实地实践走访,小组成员分为两队,分别前往梅园新村纪念馆和南京大报恩寺博物馆。
      6月29日上午实践小分队来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其中陈列的文物以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成员在梅园新村居住时使用过的生活用品、阅读过的书籍和出版的报刊杂志以及相关文献、书画为主。其中一级革命文物24件,包括周恩来乘坐过的别尔克轿车、周恩来签名的法币等;二级革命文物93件,三级革命文物337件。


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实践小分队参观了中共代表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和周恩来图书馆。馆内主要展示文献资料,历史照片和三段史料视频及实物资料,其中影像资料是纪念馆于2021年闭馆改造近5个月后新增的。照片定格的是一个瞬间,视频则是由一个个瞬间拼接而成的鲜活的画面。红色影像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丰富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途径,更能让大众将史实与文物资料联系起来,连串成线,线动成面,可以加深红色革命文化对大众的影响。在馆内与同行游客及工作人员的随谈中实践小分队了解到,梅园新村纪念馆中红色文物的保存及展览暂未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板块,其因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AI人工智能较高的成本以及如何恰当地将纪念馆内陈列的书籍和文物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就是两个极大的困扰。

      7月1日,在大报恩寺博物馆,小组成员主要参观了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体验通过炫酷的XR交互技术在指定位置通过手势操作建塔,以及通过VR技术欣赏元宇宙还原的、历史中的琉璃拱门和遥相呼应的琉璃宝塔的样子,在此过程中技术互动性和趣味性都相当强。此外小组成员重点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从采访内容得知,南京大报恩寺博物馆是南京第一个将VR技术运用到文物展览上的博物馆,未来博物馆也计划设计数字文物展厅,在里面放置更多珍贵的文物模型,游客在进入这一空间时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文物的细节。 
 
 
      一位接受采访人员说:“很感谢VR等技术的还原,能够让我们在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感受来自历史的沉淀,希望以后这项技术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全国各地广泛普及。”因此,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科技对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是人们对AI修复技术的了解还是很少,需要后续的宣传以及大力普及。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小分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AI修复图像技术在当下受限环境中尚且基本达到了“可骗过人”感知的程度,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到红色历史文化发展中时,人们又该如何预防适得其反的效果?结合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建议,实践小分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首先,人们需要强化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与辨别能力。随着AI技术与红色文化的不断碰撞与结合,难免会有部分人为了追寻利益不顾史实与法律的约束,恶意伪造扭曲历史真相。其次,人们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技术的发展固然能帮助大众更好的还原历史与理解历史,但它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而存在。人们断然不能忘记历史,要学会在历史中吸取前辈们的经验教训,学习前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红色精神,并在社会主义现代的建设之中将其发扬光大。
 
文字来源|南京审计大学“AI修复技术——跨越时间,徜徉红色峥嵘岁月”实践小分队
图片来源|南京审计大学“AI修复技术——跨越时间,徜徉红色峥嵘岁月”实践小分队


 
作者:南审学子丁媛媛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暑期实践活动】大学生追寻革命足迹,弘扬民族精神
  • 民族团结一家亲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所说,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亲。中华民族
  • 08-20
  • 小龙虾,大致富——乡村振兴安理行
  • 南京审计大学学子“三下乡”|“AI修复技术——跨越时间,徜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