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承优秀非遗,坚守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3-07-3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了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心。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3日至8日,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驼铃之声”非遗保护实践团前往常州市金坛区,近距离感受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了金坛区非遗文化传承的优秀做法,坚定了保护非遗文化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在非遗中心前合影
  
  校地合作,交流发展思路
  
  为了更好地弘扬非遗文化,创新传播形式,实践团成员前往了金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座谈。在座谈会上,成员们了解了目前已有的非遗项目、非遗成果和非遗发展计划,参观了保护中心内部的非遗集镇和非遗研学馆,深刻认识到激发非遗活力的重要价值。通过交流,实践团表示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助力非遗品牌开发。双方就共同推进非遗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方面达成共识。
  
  实践团成员参与非遗中心座谈会
  
  考察访谈,寻迹非遗文化
  
  渔俗文化作为金坛独特的民俗文化,既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又有水上渔家生活的特殊性,寄托了当地人民的天地观和生活观。通过访谈渔俗传承人于志强和参观渔文化博物馆,团队成员学习了渔俗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近距离接触了古今渔具、节日器物,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活态性、生动性,认识到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肩负起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实践团成员参观渔文化馆
  
  匠心传承,体验非遗技艺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以行为方式为主要传承途径的非遗文化,离不开心手协调、手工创作。经过联系,实践团成员学习了金坛面塑、缠花、蛋雕的制作技艺。在体验过程中,团队成员拉近了与非遗的距离,提高了对非遗的兴趣,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了解了非遗制作背后的艰辛与不易,对手工艺类非遗的推广和传播产生了新的思路。日后,实践团将继续与老师保持联系,力争将非遗文化转化为精品课程,推动其走进校园,走向大众。
  
  
实践团成员学习蛋雕技艺
  
  非遗文化反映人民生活,承载民族智慧,是地方文化名片和国家文化标识。广大青年应承担起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时代智慧,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遗产发展活力,提升文化自信力和民族自信心。真正做到增强文化自信,担当自身使命,让青年力量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文作者: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惠雅
作者:杨惠雅 来源: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 传承优秀非遗,坚守文化自信
  • 传承优秀非遗,坚守文化自信
  • 为了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心。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3日至8日,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驼铃之声”非遗
  • 07-30
  • “水润田园,振兴乡村”
  • “水润田园,振兴乡村”
  • 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深,七月下旬,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黄荣晓带领学院青心砺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赴廉江市水务
  • 07-30
  • 大学生团队关注留守儿童成长需求,深入实施义务支教活动
  • 育德吾君子,梦回乐业城----北京科技大学实践团助力青少年素
  • 当代社会下乡村孩童医学兴趣调研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