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解封,重整旗鼓

【摘 要】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重磅发布10条防疫政策,宣告我国3年疫情开始全面放开。国务院的重磅发布,标志着我国3年疫情几乎全面放开,迎来宽松的后疫情时代!12月13日,行程码下线,标志着3年严防死守的防疫政策已经结束。为了了解全国疫情开放之后各年龄阶层,各社会基层对比之前疫情管控下生活的变化及感受,实践队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年龄阶层与社会阶层对疫情的放开各有见解,有人庆幸,疫情放开使得生活状况得以改善,终于可以外出旅游,放松身心。也有人对比疫情封控期的心理变化,反而变得惶恐不安,担心更容易感染新冠。对于目前疫情虽然执行放开政策,但大部分人仍然保持着防范疫情的意识,并且时刻关注疫情新动态。多数人对疫情放开政策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也存在部分人对疫情放开表示质疑,对于疫情放开对社会以及人们生活与心理造成的问题,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疫情    各个阶层    生活状况    心理变化

一、前言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发展,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只有各个国家团结起来,分工合作,才能追求到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逐步形成。然而,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球市场环境的相对稳定,世界各国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大多企业停工停产,还有一些国家因疫情过于严重,不得不采取“封锁国门”的政策来来保障人民安全,这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面临寸寸截断的窘境。
2023年1月8日,长时间的动态清零,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又由于病毒经多次变异,毒素变弱,杀伤力已经降低到和普通感冒差不多的程度,至至还没有流感严重。因此在。国外各国相继放开了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后,中国实行了疫情解封政策。
疫情解封政策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次的政策却遭到部分人的质疑。在疫情放开之初,许多劳动者考虑到有感染新冠的风险,选择原地不动。也有人发现病毒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甚至亲身尝试。不过想要使经济恢复疫情以前的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慢慢协调经济发展。疫情未完全结束之前,人们仍要保持防护意识。对此,我们就人们对疫情解封政策后的生活对比疫情封控时期的变化及感受进行这次调研。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人们对疫情的关注程度及疫情解封政策的了解程度及看法,以真切的体会人们疫情解封后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为更好的防护疫情,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建议。我们做了一份《关于疫情解封后各年龄阶层、各社会阶层对比之前疫情防控下生活变化及感受的调研》的问卷。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背景

疫情解封后,人们对疫情解封政策的看法分为两类。有的人人心惶惶,担心恢复动态以后会使自己更容易感染,新冠,也有人欢呼雀跃认为终于可以外出旅行,放松身心。为了更深切的体会人们在疫情解封后,对比疫情解封之前的生活上的变化及心理上的感受、探讨疫情解封政策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紧跟社会发展动态。实践队决定进行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1月。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疫情解封通知。也为实践队提供了调研方向。

(二)调查目的

紧跟时事新动态,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并对人们在疫情解封后对比解封之前的心理及生活上的变化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深入的去了解疫情解封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对策,其次,在参与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积极关注社会动态和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调查对象

各年龄阶层、各社会阶层

(四)调查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查用了问卷法、文献法。其中以问卷法为主要调查方法。
1.问卷法:在调查的前期准备中,实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网上查找了大量资料,每个成员都积极地讨论,献言献策,最终确定了问卷。调查主要通过下乡走访的方式,随机邀请社会上的人填写调查问卷。
2.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百度文库、图书馆等查阅了与该课题相关的一些资料。经过团队成员筛选,将查得的资料进行整合处理,寻求合适的问卷题目,为问卷的准确性、适宜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调查问卷

问卷名为《关于全国疫情开放之后各年龄阶层、各社会阶层对比之前疫情管控下生活变化及感受的社会调查》,全卷共有19题,18道客观题(包括12道单选和6道多选),1道主观题。选择题主要关于被调查者疫情放开后的自身情况和心理变化的;主观题主要人们对疫情放开这一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参与作答此次问卷的村民共272人,我通过统计结果,录入原始数据,做出各题选项所占的百分比及柱状图,直观的反映出各题目数据。被调查者均为自主作答问卷,未对其进行诱导、激励,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内容真实可靠。

三、调查情况与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年龄阶层,各社会阶层进行调查。共发放272份问卷,后期根据问卷作答情况运用软件及所学知识制作数据图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一)样本性别、年龄情况分析

表1 样本的性别比例
性别 人数 所占比例
94 34.56%
178 65.44%
 
本次调查中为了解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探究性别这一因素对于疫情解封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的影响,调查组成员在基本信息部分对调查对象的性别进行调查。根据表1可知,男女性别比例不太均衡,男性略少,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男性对填写《关于全国已经开放之后各年龄阶层各个社会阶层对比之前疫情管控下生活变化感受的社会调查这份问卷》不感兴趣。更喜欢着眼于当下自己的事情,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填写问卷这件事上,与男性的性格因素有关。其中被调查者年龄情况: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调查的主要年龄阶段为青年,其他年龄阶段占据比重较少。

(二)各社会阶层情况分析

1.职业情况
职业分析意在了解被调查者不同年龄阶层与不同社会阶层对于疫情解封政策的看法以及政策对各自生活,工作及心理上产生的影响,调查范围广泛,保证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图一 被调查者职业分布图由图一可知,学生约占被调查者的87.13%。专业人士约1.84%,服务业人员约2.57%,自由职业者约1.1%,工人约0.74%,事业公务员约1.47%,家庭主妇约1.84%,其他职业约3.31%,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图内数据可知,本次调查涉及的职业范围较为广泛。几乎包括所有职业。由于不同职业所要从事的工作不同,工作环境也具有差异性。因此疫情解封对不同职业的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疫情,解封政策所取得的成效,不同职业的人对疫情解封政策的看法也包含在调查之内。多样的职业情况也能反映出调查对象的随机性,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2.经济水平
了解政策是执行政策的前提,人们只有了解疫情解封政策才能更好地应对往后疫情的发展。对经济水平的调查意在了解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阶层在就业方面受疫情影响的大小,进而反映人们对疫情解封的看法。被调查者的经济水平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二 被调查者的经济水平由图二可知,大部分人们的经济水平较低,拥有8万以上收入的总共不到3%报告,结合表格,低经济水平与年龄人群有很大关系,青年学生占绝大多数,也就导致经济水平不高。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疫情对于从业者的影响较大,在疫情解封前的几年内,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人从业人员失业,社会零动态发展。也由于受疫情影响,人们对新冠疫情的防护意识明显上升,对疫情动态的关注程度也有所提高,其中非常关注疫情动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5.74%。完全不关注的只占1.1%,而对疫情动态一般关注的约战54.78%,约有总,与一般关注的人数占绝大部分。可见对疫情非常关注与一般关注的人数占绝大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的不便。使其更开始关注疫情的动态,随时做出相关的应变措施,以此保证自身生活水平不变其文化程度越高。
3.人们对疫情开放的看法。
图三 人们对疫情开放的看法根据图三可知,被调查者中认为已经放开政策,利大于弊的约占总人数的44.85%,认为弊大于利的约占9.19%,认为利弊相当的约占45.96。由数据结果得知认为已经放开政策利益大于弊的占大多数,这表明疫情放开政策的执行实施仍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疫情放开政策对中国经济恢复发展以及人民就业,减轻生活负担,促进社会进步,减轻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活动复苏等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从图中数据以及疫情解封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来说。疫情解封政策对往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4.疫情开放后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影响最大由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层受疫情的影响大小不同。我们通过调查人们认为疫情开放后对哪个年龄阶层影响最大来了解疫情放开政策的成效。以便为疫情防控和疫情往后的发展,更好的提供建议。图四 认为某年龄阶段受影响大的百分比图由图四可知,绝大多数人们认为老人受疫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确实如此,新冠疫情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风险。相比其他群体,老年人自身免疫水平较低,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较高,且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重症症状。数据表明,新冠确诊病例中老年群体占比约22%,但死亡病例却高达81%。人们认为受疫情影响第二严重的是中青年人,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受疫情影响,隔离,缺乏与同龄人的接触,失去情感和经济保障,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中断了他们的教育。这导致青年面临患抑郁症、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其次,很多人失业,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加深了家庭经济负担与生活压力。因此一行解封政策有助于中国恢复经济发展,也有助于减轻各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的民心所想。但同时年人也要多加注意防护,同时多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以防新冠感染。

(三)疫情解封政策情况分析
5.疫情信息的关注程度图五 对疫情信息的关注程度

从图五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人对疫情的关注程度是一般关注。非常关注的人大约只占调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也许是新冠疫情持久以来没有被消灭的原因之一。但不太关注以及完全不关注的人数之战五分之一,相信往后人们对疫情的关注程度会逐渐加强,对疫情的防护意识也会逐渐加深。
6.疫情放开的心理变化
图六 疫情放开的心理变化从图六可以看出,疫情放开之后还是有好多人担心会感染新冠疫情,其中担心感染新冠疫情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51.47%,十分担心的人数约占15.07%,不担心的人数约占6.99%,很少担心的人说约占26.47%。
综合图五和图六分析,大多数人对疫情的动态还是比较关注的。对疫情放开政策也有很多人持质疑态度,担心在社会动态恢复的背景下的疫情会更容易使人感染。社会动态恢复的情况下,人流量变大,疫情感染的风险也大幅度增加,不过好在在疫情封控期间,人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疫情防控经验,有了足够完善的疫情防控措施和防控意识,所以人们可以多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网络,媒体或者百度等方式去了解疫情的新动态,加强对疫情的关注程度,以便及时对生活做好规划应对疫情往后的发展。
7.调节心理变化的方法
图七 调节心理变化的方法图七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调节心理的方法,其中接纳并正视产生的负面情绪约占总人数的70.22%,将注意力放在当下,不过度关注与疫情相关的负面新闻约占总人数的56.62%,掌握防护知识及感染后的对应措施,做好充分准备约占总人数的70.96%,向亲友倾诉烦恼,获得支持,释放压力,约占总人数的28.31%。如此可见,大多数人对疫情调节心理变化的方法都是了解掌握防控知识,以接纳并正视产生的负面情绪,这也意味着人们对于疫情防控的意识已经非常深刻。
8.疫情放开后,人们的出行情况
图八 疫情放开后,人们的出行情况
图九 疫情放开后对出行的看法。
由图八可以看出在疫情放开之后,大部分人的心理调节挺好,在被调查者中身边情况基本上没有人出门的人所约占总人数的10.29%。认为人流量渐渐少了许多占34.93%。比认为人流量明显增多的被调查者多占4.78%,认为和以前并无什么不同的人说约占总人数的24.63%,其中有百分之68.75的人认为尽管疫情已经放开,但公共出行时还需做好防护,认为疫情反正已经放开无需担心的人数只占6.99%,认为放开后对身边感染情况不清楚,尽量减少出行的人数约占20.59%。。可见疫情放开政策发布后,社会动态恢复情况比较可观。大多数人已经恢复动态,并从零动态进入工作状态且大部分人仍记得要时刻防护疫情,可见疫情防控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也存在少部分疫情防控意识淡薄的人,需要加强疫情的防控意识以及加强对疫情动态的关注度。
疫情放开后,社会虽然已经恢复动态,但人们的生活与心理变化较之前疫情封控时期相比就更好还是变差了?人们对疫情防控政策的满意度如何?这还需要从调查人们疫情放开后的生活变化以及疫情对人们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疫情放开后人们的想法如何进行调查。
9.疫情放开后的生活变化
图十 疫情放开后的个人出行变化
图十一 疫情放开后对生活的影响。结合图十和图十一可知,疫情放开政策对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约有43.01%的人出行次数比以前更少,38.97%的人出行是基本无变化。比以前略多和比以前多很多的人仅占总人数的18.01%。疫情开放也让人们意识到,动态情况下的疫情感染概率将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如下影响,其中担心阳性不敢出门的人数约33.46%,更加注重自我防护的人数约占59.56%,认为就业机会增加越占10.66%。认为工作学习灵活性增大约占29.41%,认为活动范围大占30.88%,认为身心变得更自由了占37.87%,认为出门不需要戴口罩了约10.66%。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疫情的每一项政策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病毒几乎多次变异,毒性下降,对人们的致病效果甚至不及流感,又由于长期的零动态发展,中国社会进步缓慢,因此在继多个国家发布一定放开政策之后,中国也相继实行疫情放开政策,担这并不代表着可以放任身心,有人把疫情放开政策当做是可以就业的机会。而有人仍保持着疫情封控时期的是习惯,且更加注重自我防护,还有的人则完全不注意防护,放松身心,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一些意外的发生。因此疫情放开政策可以说是一个双刃剑,正确的理解以及利用这项政策可以帮助自己恢复经济实力,减轻家庭负担,而错误的利用这项政策则可能导致自己感染新冠,陷入万劫不复。综上所说,在疫情的影响下,建议大家在一段时间内仍旧保持疫情防控意识,多加注重自我防护,不可轻易掉以轻心。
10.人们对疫情放开的看法。 
图十二 人们对疫情放开的看法
由图十二可得,认为促进国家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7.72%,认为有利于餐饮旅游行业的恢复发展占总人数的66.54%,认为进一步促进交通物流行业的发展占总人数的54.78%,认为有利于国家经济的长足经济与发展占总人数的58.46%,认为推动了风控企业工厂的复工复产,但是总人数的47.79%,认为疫情妨碍政策还有其他益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2.06%。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得知,疫情放开政策对于国家卫生事业,餐饮旅游行业,交通物流行业以及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都有很大积极作用。疫情放开政策不仅对这些行业具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其次,这项政策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给予公众更多的自由度。同时也适应当今疫情阶段变化的新形势。所以疫情放开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调查结论

1.大多数人认为疫情放开政策的事情是利弊相当,也有多数人认为是利大于弊,这也说明了人们对新冠疫情放开政策的认可度,但是由于这项政策刚新颁布,人民对这项政策的了解度并不高,大部分的人没有真正的利用好疫情放开政策的契机,对疫情放开政策的看法比较趋于片面化。
2.性别、年龄、被调查者职业等因素影响统计数据的正确性。但大体符合目前疫情防控的情况。其中对疫情非常关注的人数占比较少,人们对疫情防控的关注度仍需加强,由于被调查者是学生的比重非常大,导致经济情况分析也受一定的影响,但是也不能看出在疫情封控期间人们的经济情况受很大的限制。
3.一部分人对疫情放开政策的持一定的担忧态度,担心动态社会背景下的新冠疫情会更容易致人感染。也担心自己会感染新冠,连累他人。这里无论是了解掌握防护知识及感染后的对应措施,做好充分准备。还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不过度关注与疫情相关的负面新闻,都是较为良好的心理调节方式。由于疫情经过多次变异,毒性减弱。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不必过度担忧。
4.疫情政策的放开是的社会零动态发展状态被打破,人们开始恢复出行,工厂复工,交通恢复,餐饮旅游行业也逐步恢复发展,这些复工复产也促进国家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利用疫情防控政策,帮助人们适应生活上的变化以及合理的调节心理。加快中国的经济恢复。也帮助失业者成功就业,还有帮助人们尽快的恢复之前的经济实力,减轻家庭负担。让人们从疫情放开政策中得到利益,我向各年龄阶层,各社会阶层提出如下建议:
1.疫情虽然已经放开,日常生活中仍要保持疫情防控意识。注意疫情防控,注重自我防护,在疫情没完全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减少出入公共场合的频率,避免出现在多人群场合。
2.日常生活中调理好心态。不需过度惶恐,确保每日一遍的杀菌消毒。。应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干部的作用。可以挨家挨户进行农村政策的宣传和讲解,让群众了解并准确理解政策,并在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使干群形成共识。村干部要贴近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以情感人,拉近干群之间的关系。
3.在疫情发生颁布后,人们的出行次数逐渐增加,街道上的人流量明显增多,但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家里的药品储备,以防不备之需,对身边的感染情况也要多加了解,以减少被感染的可能。

六、认识与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了疫情防控政策实施的原因。也体会到在新冠疫情放开政策的背景下,对比之前疫情封控时期人们的生活变化以及心理感受。可以说疫情放开政策着实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利用这项政策可以帮助自身就业,帮助自身更好的完成学业以及放松身心,错误的利用这项政策则可能导致自身感染新冠,连累他人。疫情防控政策是人们弯道超车的契机,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变化,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动态,更快的融入到现在的疫情发展动态中,就可以更快的融入这个社会抢夺先机。当然,由于在疫情放开的背景下,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会携带病原体,增大了每一个人感染新冠的概率,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潜在威胁,这也使得人们人心惶惶,生活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为人们提出了一个要求。疫情放开政策的背景下,一段时间内仍要保持疫情风控时期的防控意识和防控习惯。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减少出行频率,在做好自身防护并且努力调整好心态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多多了解这个社会,更快的为中国奉献出自己的知识与力量。
 
时间:2023-03-01 作者:马在强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疫情解封,重整旗鼓
  • 关于全国疫情开放之后各年龄阶层、各社会阶层对比之前疫情管控下生活变化及感受的社会调查
  • 03-01
  • 寒调的心得感悟
  • 寒调的心得感悟
  • 寒调心得
    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
  • 03-01
  • 热情待人,微笑面对
  • 热情待人,微笑面对
  •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实践生,感受社会就业的压力,体验工作中的辛苦。
  • 02-2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