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幕后琴师,探索黄梅戏曲

为进一步传播弘扬黄梅戏曲文化,了解黄梅戏深层内涵,赴安庆“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美丽安徽”戏曲调研实践团于6月19日前往宜韵琴行采访黄梅戏幕后工作者,黄梅戏剧团首席二胡——尹永忠。
年少结缘,终生相伴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黄梅戏以及其幕后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几经波折之下,团队成员联系到黄梅戏幕后琴师,黄梅戏剧团首席二胡——尹永忠,尹永忠得知团队来意后,邀请团队成员前往他日常教学之处——宜韵琴行进行深入交流
采访伊始尹永忠老师就表明自己是安庆市怀宁县的当地人,而在黄梅戏起源地这一大背景的加持下,尹永忠老师也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从而进行黄梅戏的相关学习。尹永忠表示其父就是从事黄梅戏幕后工作,原是黄梅戏剧团的成员,而与黄梅戏结缘的契机也是其父亲,受其父亲影响习得二胡,钟情二胡。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承袭了父亲的基业,习得父亲的技术。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到,尹永忠老师今年五十余岁,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习二胡,已从事二胡行业及四十余年,从事黄梅戏工作三十余年。
尹永忠老师于1985年考入安徽黄梅戏学校(现安庆黄梅戏职业艺术学院)毕业后被分到六安进行工作,勤恳工作三年后又被调回安庆工作,并于1989年成功进入黄梅戏剧团,至今尹永忠老师仍在黄梅戏剧团工作,并担任黄梅戏剧团的首席二胡师,与黄梅戏剧团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
高雅艺术进校园,传承非遗文化
团队成员对尹永忠老师从业三十余年的经历十分感兴趣,于是询问尹老师在从业过程中有没有有趣的事发生,对此尹永忠老师表示,进入剧团多年,有许多去外地演出的机会,在许多省会级城市进行过演出,受到了许多地方人民的欢迎与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黄梅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响应了国家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号召,同时也为为黄梅戏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践团成团的进一步询问下,了解到进行黄梅戏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是其剧团近年来的工作特色之一,也是剧团的重点工作,每年都要走进大学,与青年学生进行有益互动,不仅使黄梅戏更好融入青年人,融入大学生,在传统与活力的碰撞下,产生了不同的火花,使得黄梅戏也有了新的发展。
尹永忠表示,黄梅戏演出在校园里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前往内蒙古、新疆以及宁夏的大学进行演出时,剧团人员也领略到了西北的粗犷与黄梅戏的温婉活泼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两种地域文化相互交融,更加令人惊叹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披荆斩棘,保持初心
在采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惊叹于尹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便询问尹老师在从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难,尹老师说,在从业初期就遇到过困难,怀宁县是黄梅戏之乡,从事二胡行业的人才众多,市场也过饱和,从业机会少,想要发挥专长 进行黄梅戏伴奏非常困难,从业初期的三年,单位没有安排工作,一身的才华无处施放。
但幸运的是尹老师抓住了一次机会,在剧院各领导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本领,得到了众领导的赏识,终于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在多次的工作中逐渐向同事们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与各同事默契配合,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黄梅戏演出,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在长年经验的积累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为了黄梅戏剧团的首席二胡,这无疑是对其兢兢业业工作,精益求精练习的最好报答。
能坚持从事二胡行业三十余载,离不开“热爱”二字。是热爱使他披荆斩棘,冲破层层困难;是热爱使他抗住压力,渡过行业冰河期;是热爱使他不忘初心,练习精益求精。热爱使少年到暮年依旧心怀所爱。
随着采访的进行,团队成员了解到黄梅戏艺术节于秋天进行,十月份左右,黄梅戏艺术节又称为展演周,三年一次大节,其余年份为展演年,每逢此节,全国各黄梅戏剧团都会来此演出,但因为疫情原因,去年的黄梅戏展演在线上进行。市政府也对黄梅戏艺术节十分重视,同时举办黄梅艺术节也是每个安庆人都关心的大事,黄梅戏使整个安庆人都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是属于整个安庆的荣耀和无价之宝,也承载着无数安庆人的回忆。
经过本次采访,团队成员均加深了对黄梅戏的了解,也意识到,黄梅戏的传承离不开人们的重视,也离不开破旧立新,革故鼎新,想让黄梅戏得以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必须结合时代特色,让黄梅戏焕发时代的光彩。
 
时间:2022-08-25 作者:刘嘉宁 来源:巢湖学院“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美丽安徽”戏曲调研实践团 关注:
  • 教科院“承百年树人之路,筑理想信念之基”支教活动圆满结束
  • 铭记英雄壮举 镌刻不朽丰碑
  • 8月14日,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淄博马鞍山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服务团队”前往淄博市马鞍山革命抗日遗址开展“铭记英雄壮举镌刻不
  • 08-25
  • 中南学子三下乡:清流为渠,关爱以带
  •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感悟:看乡村巨变,红色故居展望新篇章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