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满新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志愿者带着精心准备的红色故事和满腔热忱,走进社区活动中心,联合新苑社区工作者开展一场以“讲述红色故事,回顾峥嵘岁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志愿者们以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坚韧之姿,传承红色基因,让峥嵘岁月里的奋斗精神在社区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讲红色故事开场白杨佳琪供图
“大家知道吗?在咱们新疆这片热土上,不仅有屹立千年的胡杨,更有无数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活动开始,志愿者作为讲师走上讲台,以新疆和平解放时期的英雄故事开篇,瞬间吸引了在场20余名社区小朋友的目光。
图为志愿者提问小朋友对胡杨树的认识曹琦供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沙漠里最勇敢的树是什么吗?”志愿者刚展示一张胡杨林的照片,台下就响起此起彼伏的回答。“是仙人掌!”“是沙棘!”10岁的王涵大声喊出“胡杨”时,志愿者笑着说:“答对啦!你看这片叶子边缘的小锯齿,就像战士的铠甲,能帮它挡住风沙呢。”他给小朋友们放了一系列有关胡杨的照片,“胡杨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那里一年有200多天刮着沙尘暴,可它能活三千年,死了也站着,倒了也不烂,是不是很厉害?”
“谁知道胡杨生长在哪里呀?”志愿者的问题刚出口,7岁的小宇就高高举起手:“我在电视上见过,长在沙漠里!”他笑着点头,打开投影仪展示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航拍图:“没错,胡杨就生长在我国西北的沙漠戈壁,那里夏天最高温度能到40℃,冬天却会降到零下20℃,一年里大半时间都刮着风沙,土壤里还有很多盐碱,普通人去了都很难适应。”她指着图片中胡杨周围干裂的土地说:“但胡杨就在这样的地方扎下根,把根须伸到地下几十米找水,哪怕身边寸草不生,它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图为志愿者对小朋友基于胡杨的特点了解李珊供图
“大家知道胡杨树可以存活多少年吗?”随着志愿者的提问,小朋友们踊跃回答,”100年、500年、1000年、10000年……”志愿者开始耐心讲解:“胡杨不仅能活很久,还有个厉害的本事——‘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志愿者展示一张图片,画面中枯死的胡杨依然保持着站立的姿态,枝干向天空伸展,“就算死了,它的树干也很难腐烂,就像在沙漠里站岗的士兵,永远守护着脚下的土地。”他话锋一转:“在咱们新疆,也有一群像胡杨一样的人,他们就是建设兵团的战士们。”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讲解胡杨精神王浩响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胡杨精神”与“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正如学院党委副书记所说:“胡杨的坚韧与红色的赤诚,都是刻在边疆儿女骨子里的精神密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青年学子在讲述中感悟责任,让社区群众在倾听中汲取力量,共同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赓续传承,让胡杨精神在这片热土上永远挺立。”
通过本次讲解,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让他们明白胡杨的伟大,使得他们从新审视胡杨精神的长远意义,就像胡杨林在沙漠中绽放的金色光芒。这场充满童言童语的红色实践,让“胡杨之姿”有了具体的模样,让“红色之魂”有了传承的温度,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坚韧”与“赤诚”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与部分孩子合影张旭彤供图
(文/曹琦 王浩响 摄/张旭彤 杨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