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节水优先”关乎国计民生。这个暑假,河海大学“碳寻商丘路,水润豫东情”小分队跨越千里奔赴河南省商丘市,深度践行江苏省大学生在行动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活动。这支融合了水利、环境、信息等多学科背景的青年队伍,紧扣“低碳节水”核心,沿着“环保中枢-技术前沿-治理末梢-未来希望”的脉络,在政府机关、环保企业、乡村社区、小学校园、城市公园等多维场景中,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环保科普实践,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为豫东大地播撒绿色种子。
小分队在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魏庄小学前的合影
首站:解码“环保中枢”,触摸智慧脉动
实践之旅从商丘市的“环保大脑”启程。在市生态环境局,小分队与办公室闫主任进行了深度对话。卢主任系统介绍了商丘市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的攻坚举措与显著成效,特别是服务“双碳”目标的本地化路径,以及农业节水减排的实践探索。团队成员就政策落地难点、公众参与情况等展开了深入讨论。
小分队在商丘市生态环境局门口的合影
小分队与办公室闫主任进行访谈
随后,团队移步市生态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这里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环境质量的“生命体征”。朱主任如数家珍般展示了集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预警、应急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多维智慧平台。“看,这个点位水质参数异常,系统会立刻告警。”朱主任的讲解,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环境治理的强大力量。
小分队在商丘市生态环境应急指挥中心门口的合影
朱主任向小分队展示应急管理中心数据
探访:技术前沿,见证“变废为宝”的绿色魔
带着从“中枢”获取的宏观视野,小分队深入环保技术应用一线。
在商丘市康达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浑浊的生活污水经过格栅、沉砂、生化处理、深度过滤等一道道“关卡”,最终变得清澈透明。负责人详细讲解了AA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法)的核心原理与节能降耗的关键控制点。团队负责人齐珂颖同学结合前期策划案中的实验基础,重点询问了处理过程中碳排放监测与中水回用情况,探寻节水与降碳的协同点。
小分队在污水处理厂前的合影
负责人讲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小分队参观污水处理现场
商丘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则呈现了固废处理的“魔术”。在中央控制室,技术总监指着实时监控大屏,详细展示了垃圾焚烧发电全流程:从垃圾进场、发酵脱水,到850℃高温焚烧转化电能,再到余热回收和烟气净化。成员们亲眼见证巨型机械抓斗精准投料,并在采访中,获悉公司每日处理上千吨垃圾、转化为数十万度清洁电能的壮举,以及“SNCR脱硝+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七道工艺确保烟气优于欧盟标准的科技突破。企业代表分享道:“我们的目标是让每吨垃圾都成为绿色能源,这不仅需要技术革新,更需要责任担当。”
小分队在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前的合影
小分队参观中央控制室监控大屏
小分队参观巨型机械抓斗
医疗废物处置厂的探访聚焦于严谨的实践过程。小分队成员在专业讲解下,全程观察感染性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流程:从专用车辆运输、称重扫码登记,到高温蒸汽灭菌车间,技术主管指着134℃持续45分钟的灭菌釜强调:“这是国内最先进技术,能彻底杀灭病原体。”随后,废物进入破碎环节,最终作为普通垃圾送往焚烧厂。在采访环节,队员们深入对话工程师,询问灭菌效率和安全监测机制。“我们坚持每批次抽检,确保零风险。”工程师的回应,强化了团队对“生命最后防线”的敬畏。
小分队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前的合影
负责人带领小分队参观医疗废物处理厂
主任向小分队展示医疗废物处理过程
小分队与主任进行访谈
力行:专业实践,把论文写在河湖大地
为了后续的实地调研,小分队在商丘市环境监测中心开启了深度研学之旅。在实验室内,技术专家带领队员们系统参观了各类高精度监测仪器,并详细讲解了水、大气、土壤样品采集的规范流程以及实验室分析的基本原理。队员们近距离观看了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等设备的操作演示,理解了环境监测工作如何像“环境的‘体检医生’”一样,精准识别污染物、守护生态安全。
技术人员向小分队讲解环境监测设备
技术人员向小分队讲解环境监测设备
随后,团队与监测中心主任进行了座谈,就环境监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商丘市在应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排污方面的监测策略开展了深入访谈与交流。主任强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石,每一个数据都关乎决策,也离不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公众理解的支持。”
小分队与监测中心主任进行访谈
带着在监测中心汲取的理论知识,小分队奔赴东风湖开展实地水质调研。队员们严格依据环境监测的技术规范,对湖体的水质情况进行了现场取样,并详细记录了采样时间、地点、水温及天气状况等关键信息。通过此次实地操作,队员们不仅将在监测中心学到的采样原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更直观感受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挑战与意义,完成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感悟的深化。
小分队在东风湖进行水质取样
小分队在东风湖前的合影
扎根:公园宣讲,绿色风尚漾心间
深入公共空间,感知市民环保需求。小分队走进商丘人民公园,开展“低碳节水”主题问卷调研与宣传海报分发活动。问卷内容涵盖环保常识、行为习惯及政策建议,旨在发现公众认知盲区与宣传痛点。同时,队员们结合海报图文,向市民生动讲解低碳生活技巧,如“选用节能电器年省电费可观”“农田滴灌节水降碳双赢”等。活动中,队员们还随机采访市民,倾听他们对本地环保工作的评价与建议,记录了许多一手观点与鲜活案例。当一位张大爷准确分享其家庭垃圾分类方法时,小分队队长齐珂颖及时给予肯定:“您的行动,就是给子孙的环保榜样!”
小分队在人民公园前的合影
小分队在公园发放海报
小分队在公园进行宣讲
小分队在公园采访路人
播种:童趣课堂,绿色梦想在发芽
环保的未来在青少年。小分队走进睢阳区宋集镇魏庄小学,为50余名留守儿童开设“低碳先锋”科普课堂。课程从碳足迹计算开始,队员们引导孩子们计算日常出行、用电等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量,形成个人碳账本,并通过互动问答学习减碳技巧。“我知道啦!洗菜水浇花,能省水又降碳!”三年级一位同学兴奋分享。随后的科普环节,队员潘圆圆结合动画短片与实物展示,深入浅出地讲解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利用知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融入生活场景。这堂融合计算与科普的课堂,将绿色理念深植童心。
小分队与魏庄小学学生合影
小分队正在上环保课
学生正在计算碳足迹
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回响:社区深耕,绿色意识扎基层
在宋集镇邓楼寨村村委会,小分队与村干部开展了一场关于乡村环保现状的深度访谈。村委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在秸秆处理、农药包装回收、节水灌溉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面临的挑战,尤其提到通过“深埋还田”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智慧实践。队员们结合前期在环境监测中心所学,探讨了科技助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可行性,并针对村民提出的“灌溉成本高”“环保知识获取难”等问题,提出建立村级环保信息共享平台的初步构想。
小分队在村委会前的合影
小分队和村干部的座谈会
访谈结束后,小分队深入商丘市基层社区与乡村,通过张贴环保海报与实地访谈调研双线并行,推动绿色理念下沉。队员们携带精心设计的“低碳生活”主题海报,在社区公告栏、居委会等公共场所集中张贴,以直观的图文传递垃圾分类、节水减排等知识,吸引众多村民驻足观看。同时,团队针对农村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围绕农业生产与环保实践的矛盾、秸秆处理困境、农药包装回收等现实问题,与农民深入交流。此次活动将视觉宣传与深度调研相结合,让环保倡议不仅停留在海报上,更扎根于乡土生活的真实需求中。
小分队在社区、乡村张贴海报,分发问卷并采访
知行合一:水润豫东情,青春赴未来
从智慧环保中枢到技术前沿阵地,从河湖检测现场到公园宣讲现场,从童真校园课堂到市民互动空间,河海大学“碳寻商丘路,水润豫东情”小分队的足迹串联起商丘环保的立体图景。这次实践,队员们不仅用脚步丈量了“低碳节水”的科技之路、治理之路、科普之路,更在服务与奉献中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小分队在商丘站前的合影
青春与绿色的故事未完待续,河海学子接过环保的接力棒,步履不停,向着水韵盎然的未来,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