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火烙凝艺传古,青春执炬承新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郑州大学商学院宛烙丹青实践队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利用烙铁高温在丝绢、木板、葫芦等材质上烙制痕迹的传统画种。为深挖这门非遗技艺的发展脉络,探寻传承故事,2025年6月26日,郑州大学商学院“宛烙丹青”实践队奔赴南阳,走进南阳烙画保护中心,开启了烙画探秘之旅。队员们在此了解烙画发展史,近距离观摩艺人“以火为墨”的创作过程,亲身参与烙画制作,深刻感受这门“火木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新生。
  
  6月26日上午,实践队抵达保护中心,刚进门就被展柜中百余件烙画作品吸引,不时驻足拍摄交流。讲解员冯老师系统讲解了墙上历史轴呈现的烙画起源发展脉络,结合展品拆解制作工序,并深入阐释其艺术与社会价值,条理清晰的讲解让队员们对烙画形成具象认知,既摸清千年传承脉络,也真切感受到传统工艺背后的匠心,为后续调研奠定基础。
  
  讲解员介绍南阳烙画发展脉络
  
  当日下午,实践队在老师带领下参观手工艺人工作室,大家轻步绕行以免打扰创作。
  
  烙画艺人工作室实拍
  
  凑近工作台,队员们看到一位师傅正专注烙制木筷,手腕微旋间,烙笔在筷身游走,先绘两道并行弧线,再笔尖轻挑分出枝杈,梅枝形态渐显。随后参观的丝绢烙画制作则呈现不同场景:绷在木框上的素丝绢铺在桌面,几位艺人分工协作,有人持烙笔悬于绢面细作,有人用矿物颜料精心补描。
  
  烙画艺人绘制丝绢烙画
  
  队员们既惊叹艺人娴熟技法,也被传统与创新交融的魅力打动,对非遗传承多了份敬意与思考。
  
  6月27日上午,为亲身体会烙画魅力与制作不易,实践队再次来到工作室体验烙画创作。专业老师先细致示范握烙铁手法、控温技巧与运笔要点,随后指导队员绘制简单动漫图案。队员们初握烙铁轻触木板,便“滋啦”一声留下突兀的深褐色圆点。一旁烙画师连忙提醒:“温度太高,手要稳。”调整温度、放慢动作后,队员们手腕微用力控着烙铁缓移,终于画出流畅弧线,虽带着初学者的稚嫩,却已有几分烙画韵味。
  
  队员肖同熙学习烙画制作技巧
  
  三个多小时的体验中,队员们既深感控温运笔的不易,也为亲手完成作品而雀跃,更对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有了切身理解。
  
  队员李莹的烙画作品
  
  当日下午,为沉浸式感受南阳多元文化,实践队来到南阳汉画馆。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符号,汉画中古朴的线条、生动的历史场景,与烙画“以火为笔、以材为纸”的艺术内核相呼应。队员们重点观摩“花鸟瑞兽”“生活劳作”类汉画石刻,在欣赏石刻的同时,更易联想到烙画传承中对传统美学的延续与创新。
  
  南阳汉画馆正门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既达成“引导青年走进基层、感知传统文化”的核心目的,也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明确了非遗保护方向:新时代青年不仅要做烙画技艺的“学习者”与“传播者”,通过短视频、校园展等形式让传统走出工坊,更要成为“创新者”,探索烙画与现代设计、日常用品的结合点。以实践为纽带,既实现“三下乡”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初衷,也为烙画保护注入青年力量,让这门非遗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队员们与老师合照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