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深耕红色沃土,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青衿逐光行
                 深耕红色沃土,赋能乡村振兴
 
   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青衿逐光行”实践队于2025年暑期奔赴贵州,开展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笔书写乡村红色传承与振兴新篇。
 
溯源红色根脉,挖掘乡村记忆
 
   抵达贵州实践地后,实践队迅速开启红色故事挖掘工作。队员们深入乡村,穿梭于错落的民居间,走访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岁月沉淀的讲述里,探寻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走进村委会,翻阅积尘的村志、档案,从泛黄纸页中打捞支援革命建设的片段。每一次交流、每一页查阅,都让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浮出水面——有革命先辈隐姓埋名支援三线建设的坚守,有红色战斗中村民冒死传递情报的英勇,这些故事,成为乡村红色文化最珍贵的“活教材” 。
 
多维宣讲行动,点亮红色精神
 
乡村场域:文化礼堂里的精神传递
 
   在乡村文化礼堂、广场,实践队搭起宣讲台。队员们化身“红色故事讲述人”,以故事分享串联历史,用情景演绎重现烽火岁月。当讲到村民守护红军伤员、协助部队突围的情节时,台下老人湿润了眼眶,孩子们则听得格外专注。一场场宣讲,让红色精神穿透岁月,在乡村大地重新涌动 。
 
校园阵地:课堂内外的红色启蒙
 
   走进乡村学校,实践队为学生定制红色主题课程。课件里,珍贵历史照片、短视频还原红色历史场景;课堂上,互动问答点燃学生好奇。“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革命先辈靠什么坚持战斗?”孩子们踊跃提问,队员们耐心解答,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悄然扎根。
 
流动宣传:“红袖章”里的文化传播
 
   队员们佩戴“宣传大使”红袖章,走出固定场地,成为流动的红色文化使者。集镇上,向逛街群众递上宣传页,讲述红色故事;乡间小路,和纳凉村民围坐,分享革命记忆;菜市场里,俯身给卖菜老人讲解传单内容。无论身处何地,红袖章都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标识,让红色宣讲融入乡村日常 。
 
聚焦发展需求,赋能乡村实践
 
文化产业双助力
 
    调研乡村需求后,实践队发挥策划、文案优势,协助村委会筹备乡村文化节——从主题设计到环节编排,融入红色元素与乡土特色;为农产品推广出谋划策,设计“红色故事 + 农产品”的推广思路,策划线上线下展销活动。同时,队员们执笔为乡村特色农产品、文旅资源创作宣传文案,用生动文字讲好“乡土品牌”故事,待后续外宣推广,助力提升乡村知名度 。
 
多维外宣布局,扩大社会影响
 
新媒体矩阵运营
 
   实践队注册专属短视频账号(抖音、视频号)、公众号,专人运营维护。拍摄红色故事挖掘现场的专注、宣讲活动的热烈、乡村新貌的鲜活,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定期推送,打造“青衿逐光行”品牌IP 。与高校官方新媒体、本地媒体公众号联动,推送优质内容,让乡村红色实践与发展成果,通过网络触达更广泛群体。
 
传统媒体联动
 
   主动对接当地电视台、报纸,邀请媒体聚焦实践队红色宣讲、乡村发展助力行动。电视台跟踪拍摄宣讲活动,制作专题报道;报纸刊发实践故事与乡村变化,借助传统媒体公信力与传播力,提升项目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乡村红色传承与振兴实践 。
 
结语:以青春实践,绘就乡村新篇
 
   此次贵州实践,“青衿逐光行”实践队深耕红色沃土,既为乡村留存红色文化根脉,又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队员们在走访中触摸历史温度,在宣讲里传递精神力量,在助力发展时锤炼实践本领。未来,团队将持续推进成果转化,让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青春之我,续写乡村美好未来,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