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固碳探新途:浙水院学子用专业解码低碳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25年暑期大学生“碳索未来”团赴安吉县调研农业固碳潜力实践队

固碳探新途:浙水院学子用专业解码低碳振兴密码

  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时,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碳索未来”乡村发展促进团深入安吉余村,以农业废弃物固碳为锚点,开启解码乡村低碳振兴密码。实践以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契机,宣传绿色低碳农业技术方法,通过访谈、分发调查问卷、头脑风暴、与一线务农人员深入交流,归纳总结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分析基于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的农业固碳潜力,及其对碳中和、打造“零碳乡村”甚至“负碳乡村”的贡献。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石碑前的合影  林剑摄

走村入户摸实情,科普联动播绿种

  实践队深入安吉余村,穿梭于街巷、田间,与村民唠家常、话发展,全方位摸清生态农业、特色茶业的发展脉络。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偶然邂逅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碳达人”能量站,双方围绕农业固碳与电力碳减排,分享经验、碰撞智慧,共同探寻绿色发展协同路径。 团队成员联动能量站,化身“绿色传播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科普农业固碳知识,发放问卷时融入绿色小贴士,还精心设计宣传页,将农业固碳理念转化为生动内容,让绿色种子在乡村落地生根,使村民理解固碳、主动参与,激活乡村绿色发展“内驱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村民 李佳茗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介绍农业固碳 李佳茗摄

政企对接明路径,田间实操聚良策

  为推动农业固碳落地见效,“碳索未来” 团队实践队指导老师王琳和队长金恒宇主动对接安吉县农业局,围绕秸秆综合处理展开交流,明晰政策导向与技术需求,明晰畜禽粪污资源化、秸秆处置等探索成果,获政策技术指引。探讨全域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探寻校地合作、服务乡村的切入点,为农业固碳实践指明方向。

  紧接着,实践队聚焦秸秆处理,深入农田与农户攀谈,“叔叔,您家的农田秸秆怎么处理的呀?现在焚烧的现象还多吗?”带着秸秆回收、处理与利用的相关问题,实践队员与刚结束劳作的张农户进行交流。“现在焚烧现象少了哦,毕竟焚烧会破坏空气,造成污染,那我们这里这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就不成立了吗,所以大家也都比较支持低碳处理的,”张农户乐呵呵的说,“政策推动的好啊,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回收人员,专门教我们怎么固碳,怎么变废为宝。”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村民 李佳茗摄

溯源“两山”寻蝶变,探绿余村悟共生

  在固碳调研过程中,实践队聚焦“两山”理念,从“两山”会址到生态茶园,见证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竹林碳汇交易、茶园旅游带动增收的出色成果,“生态就是生产力,就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队队员陈浩感慨道,“余村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养山’的转型蝶变,就是生态促进乡村振兴的缩影啊”。

  实践队在“两山”理念纪念馆珍贵的史料、生动的影像中,回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提出到实践的历程,进一步坚定以实践践行“两山”理念的信念,让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理念深植于心。

图为实践队队员介绍农业固碳知识 金芊汛摄

访户探路播绿意,青春固碳续新篇

  实践期间,团队持续深耕安吉乡村。队员们叩响村民家门,倾听秸秆利用方式的变迁故事,递上宣传册、记录问卷,让“两山”理念从理论转化为日常行动;连线农业大户,解码秸秆“变废为宝”的致富经,见证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生动实践。

  从发放宣传册播撒生态意识,到问卷调查锚定发展需求,再到电话访谈深挖产业路径,每一步实践,都为安吉生态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二十载“两山”理念传承,团队以农业废弃物治理为切口,守护生态本底、探索产业路径,让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轰鸣。“‘碳索’不停步,振兴不止步,与两山理论共振的这趟余村行,是起点,不是终点。”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后续将带领实践队继续前行,推动农业废弃物转化,让乡村振兴与低碳发展同频共振,书写新时代绿色传奇,用青春汗水浇灌安吉乡村绿色振兴之花。

  作者: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25年暑期大学生“碳索未来”团赴安吉县调研农业固碳潜力实践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