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鹭吟漳月赴下坂 首周筹备筑根基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
    来源:郭献中 游乐欣

7月21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鹭吟漳月,笔耕春山”鹭萌芽志愿者队漳州队抵达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下坂村,正式启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截至7月27日,支教队用一周时间高效完成环境优化、招生宣传与教学研讨等前期筹备工作,为后续开展课堂教学和乡村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在青山环绕的村落里,播下了知识与希望的种子。

初抵乡村:整理环境,搭建支教阵地

顶着极端天气的考验,支教队员于7月21日中午顺利抵达下坂村。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全体村民对支教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村妇联主任李志风与老年协会会长李小华详细介绍了村内孩子家庭情况及生活区域分布,为支教队快速融入当地提供了重要支持。

图为队员们整理布置的教室。林子旻 供图

 

抵达村内旧村部后,支教队队长游乐欣迅速部署分工,队员们分组开展行李搬运、场地清洁、床板安装及教学物资整理等工作。从杂乱的空房间到整齐摆放着课桌椅、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的临时教学点,仅用半天时间便完成了教学空间从“0到1”的改造。村老年协会会长在查看改造后的场地时点赞:“这些年轻人能吃苦、效率高,把旧村部收拾得比家里还整洁!”团队协作的默契与踏实肯干的作风,成为队员们留给村民的第一印象。

走村入户:招生宣传,联结乡土情谊

7月22日清晨,伴着山间晨雾,队员们两两一组开始逐户走访招生。为确保不让一个适龄孩子错过学习机会,支教队同步采取线上村民微信群通知、线下村部广播宣传、张贴海报及入户讲解等多种方式,向家长们介绍趣味实验、科普地理、特色舞蹈、艺术手工等课程内容。“顺着这条路走,老李家有个上小学的娃,你们去看看!”走访中,村民们的热情指引让队员们倍感温暖。截至首周结束,支教队共招收入学学生55名,覆盖7至13岁年龄段,并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家长沟通群,搭建起与当地家庭的紧密联系。


图为部分招生名单。游乐欣 供图

 

深耕筹备:研讨教学,打磨课程体系

教学质量是支教工作的核心。7月22日晚间,支教队在村部教室召开首次教学研讨会,队员们围绕课程设计、课堂模拟、问题应对等展开深入讨论。“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多设计互动游戏环节。”“科普课要结合当地农作物,让孩子们更有代入感。”经过充分研讨,团队最终确定16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涵盖自然科学、人文艺术、趣味实验等多个领域,形成“基础课程+特色活动”的教学体系,并建立“每日课堂反馈+定期研讨”机制,为后续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图为支教队进行教学研讨会。 郭献中 供图

 

调研启动:设计问卷,初探乡村需求

除教学筹备外,支教队调研组同步启动乡村需求调研工作。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田间地头,累计走访上百户村民,围绕学生学习习惯、家庭教育观念、信息化对乡村教育的影响及对支教活动的期待等内容,完成调查问卷设计并试点发放。初步数据显示,问卷信度较高,为后续精准开展支教服务、评估实践效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初心赴使命,行动践担当

首周的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三下乡”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在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中,他们读懂了乡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在场地改造的汗水里,他们锤炼了攻坚克难的担当;在课程打磨的讨论中,他们深化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为高校学子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支支教队的行动既是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践行,也是青年一代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接下来,随着正式课程的开启和特色活动的推进,队员们将继续以专业素养回应乡村需求,用青春活力点亮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而这份在山间村落里生长的联结,不仅会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抹亮色,更将成为青年学子理解国情、服务人民的深刻印记,让知 识的力量与青春的担当,在下坂村的土地上共同生长。

通讯员:郭献中 游乐欣

实践报告推荐
  • 鹭吟漳月赴下坂 首周筹备筑根基
  • 7月21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鹭吟漳月,笔耕春山”鹭萌芽志愿者队漳州队抵达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下坂村,正式启动暑期“三下乡”社
  • 2025-08-03
  • 解密短小杆菌的危害―流感嗜血杆菌
  •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因最初被误认为是流感的病原体而得名,后来证实其与流感病毒无关,但该名称一直沿用至
  • 2025-08-0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