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乡育乡伴,‘经’彩一夏”支教团来到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分别在金海希望小学、斗山村、涂镇村与暑假“爱心托管班”对接,同步开展特色教学,为孩子们打造充实的成长课堂。
1扬帆未来航蓝海,航梦启程求新知7月7日,支教团以“蓝海探索:航天科技扬未来帆”为主题,用生动的案例向孩子们科普航天科技知识,还特别介绍了武汉纺织大学的科研成果——由玄武岩纤维“织”成的五星红旗,并通过实物图片和原理演示,让孩子们感受到“纺织+航天”的跨界创新魅力。恰逢“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支教队与孩子们展开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铭记历史脉络,传承民族精神,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非遗传承润童心,漆扇巧绘荆楚韵7月8日,支教团以“青云志远:非遗传承强文化心”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课程教学,让孩子们在指尖流转中触摸荆楚非遗的温度。
“汉朝有位叫红线的绣娘,用龙凤图案寄托思念,她的故事藏在每一针绣线里……”支教队员李子慕用一则“红线情缘”的传说拉开序幕。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们瞪大眼睛,当听到“红线望夫石”的结局时,不少孩子露出了惋惜的神情。通过展示汉绣中的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经典图案,队员们讲解图案中“吉祥喜庆”的寓意,还特别介绍了汉绣“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独特美学。

在最令人期待的漆扇制作环节,支教队员唐懿向孩子们展示了一把精致的汉绣漆扇。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分步骤体验了漆扇制作。活动尾声,支教队员带领孩子们朗诵了杜甫“刺绣五纹添弱线”的诗句,并教唱改编的《汉绣童谣》。“一针一线绣荆楚,漆扇摇出家乡美……”稚嫩的歌声里,孩子们相互展示自己的漆扇,扇面的纹路在阳光下流转,仿佛一幅幅流动的荆楚画卷。

3“经”彩守护不“溺”行,安全知识记心底7月8日,支教团用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情景剧,为孩子们送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课。此次活动紧扣梁子湖区水域环境特点与真实风险案例,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青少年的防溺水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为儿童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贪玩调皮的乐乐打闹时不慎跌落池塘,“救救我,快救救我!”恰好被岸边路过的朵朵看到,“救命,有人掉水里了,快来人呀!”“你别慌,我这就把救生衣给你!”,最终乐乐成功获救。这场由支教队员和孩子们共同演绎的情景剧,以“小河边的安全小课堂”为主题,将溺水险情搬进课堂,展示了落水后的自救要点与科学施救方法,一开场就抓住所有孩子的目光。

表演过程中,支教队员结合当地真实案例进行细致讲解。这些真实案例的警示,让孩子们对溺水风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剧情落幕,支教队员化身“安全导师”,现场演示了“大声呼救、借助器材、不徒手救援”等正确动作,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模仿“徒手救人被拖入水中”的危险场景,强化了孩子们的记忆点。支教队员们表示,几分钟的角色扮演既有趣又实用,孩子们在笑声中记住了防溺水要点,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4环保普法双护航,乡村课堂育新苗7月9日,支教团开展了一场以“环境保护+普法宣传”为主题的课堂活动。
当日上午的环境保护教育以 “黄沙落笔:环保创意绘文明图” 为主题,支教队员从地球生态面临的 “黄沙侵袭” 问题切入,通过视频短片展示了土地荒漠化、塑料污染等环境现状,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课堂上,队员们引导小朋友们围绕日常环保做法展开热烈讨论,从 “随手关灯” 到 “垃圾分类”,一个个朴素答案的背后,是孩子们对 “守护家园” 的初步认知。随后,队员们系统讲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具体举措,并借助趣味知识问答巩固所学。

为了让孩子们将环保理念从认知转化为行动,支教队员们带领大家来到校内操场、花坛等区域开展捡拾垃圾活动。队员们在一旁细心指导,告诉孩子们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还趁机讲解乱扔垃圾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明白 “环境清洁需要每个人参与”。回到教室后,在手工创作环节,孩子们充分利用身边废旧纸盒、塑料瓶、彩纸等材料,亲手绘制环保海报,将 “节约资源、循环利用” 的理念融入指尖创作,让环保意识在实践中生根。


当日下午的普法宣传课堂则聚焦乡村法律宣传不足、儿童法律认知薄弱的情况,创新采用“案例解读+情景模拟”的方式。支教队员选取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例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法规中的核心内容。为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可知可感,队员们特别设计了“我是小法官”情景剧,在角色代入中,孩子们逐渐理解了“法律是保护自己的铠甲,也是行为处事的边界”。支教队员着重强调,未成年人既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也要养成遵法守法的习惯,不做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事情,让成长之路始终有法治护航。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乡育乡伴,‘经’彩一夏”支教团用充满年轻活力的热情,以创新形式结合本土案例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拓宽了学生们对科技、文化的认识,加深了学生们对安全知识的印象,支教团以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践行了社会责任,为梁子湖区教育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赋能乡村教育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