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密云区强降雨后水土流失调查:北京林业大学降雨调查暑期实践小组直击现场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以来,密云区遭遇多轮强降雨天气。为摸清降雨后水土流失情况,北京林业大学降雨调查暑期实践小组(石伊可、贺鑫、王钰洁、张澜溪、李未娟、马一鸣、井宇航、韩煜江、孙默妍)于近期开展专项调查——7月21日深入转山子小流域,7月26日奔赴南台小流域,重点排查暴雨引发的土壤侵蚀、道路淤积及边坡损毁等问题。
  转山子小流域:道路淤积需加强排水
  7月19日密云区转山子小流域出现降雨后,7月21日,实践小组对该区域16个地块展开实地调查。尽管多数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但调查发现,流域内多条道路出现明显淤积现象。
  在桥梁路段,淤积范围达65.8米×8.5米×5厘米,泥沙堆积导致桥面通行空间受限;两处交通干道分别出现1.52米×0.62米×3厘米、40米×1.2米×2厘米的泥沙沉积,若再遇降雨,可能引发排水不畅。此外,部分林地和耕地坡面发现两条侵蚀沟,长度分别为12厘米和70厘米,虽目前规模较小,但已显现土壤冲刷痕迹。
  南台小流域:碎石崩塌与边坡坍塌要注意
  7月24-25日强降雨过后,7月26日实践小组对南台小流域的13个地块进行调查,流域东北部通往头道岭村的道路上,多处出现山坡碎石散落现象,部分水泥通村路被碎石覆盖,路面宽度4米、长度达3000米的路段受影响严重;更有一处山坡发生明显坍塌,现场可见土体滑落痕迹,据推断与前期降雨冲刷直接相关。同时,田间路出现25.2米×23.1厘米×0.6厘米的泥沙淤积,流域内还发现一条长度12.8米的侵蚀沟,进一步暴露坡面防护薄弱环节。

  聚焦隐患排查,为水土保持提供一手依据
  本次调查中,实践小组重点拍摄了土壤侵蚀、道路损毁、边坡崩塌等现场影像。北京林业大学降雨调查暑期实践小组表示,后续将基于本次调查数据,针对性提出加固挡墙、增设排洪设施、提升地表覆盖度等建议,为密云区防范暴雨引发的水土流失风险提供参考,助力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降雨调查暑期实践小组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降雨调查暑期实践小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