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莲花山下的宝藏》:解码汕尾海丰的文化基因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莲花山的云雾不仅滋养着千年茶园,更藏着一段交织着红色记忆、茶香传承与匠心工艺的动人故事。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风信子实践队创作的《莲花山下的宝藏》,以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为背景,通过“茶叶、红旗、银莲花”三条线索,串联起当地红色文化、茶文化与首饰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展现地域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跟随着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风信子实践队,透过这本绘本,探寻海丰大地深处的精神宝藏。
  红色文化:信念的火种永不熄灭
  绘本中"一面红旗"的线索,直指海丰作为中国红色革命摇篮的历史根基。奶奶日记里记载的"制作红旗、参加农会"场景,正是1920年代海丰农民运动的真实写照。
  历史考据显示,1922年彭湃在海丰发起农民运动,建立全国第一个农会,而红宫红场作为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至今仍留存着当年革命志士缝制红旗的印记。绘本中"奶奶亲手缝制小红旗"的情节,艺术化还原了海丰人民"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梅陇镇的红色教育基地中,依然通过实物陈列与场景再现被代代传颂。
  《莲花山下的宝藏》将革命历史融入家族记忆,用"红旗"作为时空纽带,让年轻读者在祖孙故事中触摸历史温度,理解"信念的力量"如何跨越时代。
  图为绘本内页“奶奶缝制了红旗”场景。罗思怡 供图
  茶文化:一片叶子承载的土地情怀
  "一片茶叶"的线索,揭开了海丰人与土地共生的密码。绘本中"老茶树下的陶罐"藏着"发黄的茶叶和采茶照片",这一场景精准还原了海丰传统茶文化的核心——茶是土地的情怀,是家族的根。
  海丰莲花山地区种茶历史逾千年,当地茶农遵循"春采明前、夏采雨前"的古法,传承着"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绘本中"小信冲泡老茶"的细节,不仅展现了杀青、揉捻、烘焙的传统工艺,更传递出"每片叶子都记录四季更替"的生态智慧。如今,莲花山绿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汕尾非遗名录,茶园里的老茶树仍在诉说着"守正创新"的传承故事。
  图为绘本内页“奶奶采茶”场景。罗紫璇 供图
  首饰工艺:银莲花绽放下的匠心传承
  “一朵银莲花”指向梅陇镇另一张文化名片——百年银饰工艺。绘本中老银匠铺的情节,呼应着梅陇"中国首饰之都"的美誉,其银饰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明清时期。
  奶奶设计的"银莲花"暗藏深意:花瓣上的纹路采用梅陇传统"錾刻"工艺,每一道刻痕都凝聚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追求。历史上,梅陇银匠曾以首饰手艺支援革命,正如绘本所述"用卖银饰的钱买茶籽分给贫苦农民",将匠心与大爱融为一体。如今,梅陇镇仍有数十家百年银铺延续着"拉丝""镶嵌"等古法,让银莲花的光泽穿越时空。
  图为绘本内页“老银匠取出银莲花”场景。马凯旋 供图
  从红宫红场的红旗飘扬,到莲花茶园的清香弥漫,再到银匠铺的叮当声里,《莲花山下的宝藏》让我们读懂:真正的宝藏从不是实物,而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坚持、对技艺的坚守。这份传承,正是海丰大地最珍贵的文化基因。
 
作者:郑雨欣 来源: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