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诗韵雅句承古意,星舟探秘启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7日15时,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泰州市海陵区斜桥社区,面向社区少年儿童开展了一场中华古典诗词文化传承与现代航天科学知识启蒙的实践活动,通过诗词品读、剪纸实践等提升儿童文化科学认知。
      实践队员李婉婷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以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的亲情家书《答从叔愈》作为开篇,引领小朋友们步入古典诗词文化学习环节。讲解并非停留于文字表层,而是引导小朋友们品味“家书值万金”背后蕴含的深切亲情与“拳拳语重心”所展现的文人品格与家风传承。在主讲人李婉婷的带领下,小朋友们神情专注,逐字逐句跟读诗文,稚嫩而认真的声音在室内回荡。随后,活动内容转向南宋诗人宋伯仁的咏物抒怀佳作《小孤山》。在李婉婷生动形象的诵读下,小朋友们仿佛化身诗词中的探索者,通过“砥柱中流”“孤峰奇崛”等意象,感受诗中所描绘的自然奇观之美,体会诗人借此寄托的坚毅不屈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
图为李婉婷开展生字卡片识字游戏。高鑫慧供图。
图为李婉婷开展生字卡片识字游戏。高鑫慧供图。
  为使抽象的诗词意境更加生动可感,加深小朋友们对字词的理解与记忆,李婉婷特别设计了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生字卡片识字竞赛游戏”。色彩鲜艳的生字卡片在小朋友们手中传递、辨识、组合,每一次正确的拼读和释义都引来同伴的掌声与鼓励,现场气氛热烈。紧随其后的是围绕诗词意境展开的“诗意接龙”与开放式问答讨论。小朋友们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理解,对诗句描绘的画面和情感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与个性化解读,古诗词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方块字,而是成为了可触摸、可参与、可共鸣的文化桥梁与情感纽带。
  随后,主讲人李婉婷巧妙地将小朋友们的视线引向了浩瀚无垠的宇宙星空。航天知识科普环节从小朋友们熟悉的“太阳系家族”入手,用清晰的图表和通俗的语言,系统介绍了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当小朋友们了解到太阳系的直径超过287亿公里,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其中如一粒微尘时,超八成小朋友表示惊讶并举手提问。随着航天知识科普进一步深入,团队成员和现场小朋友了解到更多航天知识,有载人航天“神舟”系列飞船,有探测月球和火星的“嫦娥”“天问”。李婉婷结合实物图片、视频资料和贴近生活的类比,她将导航卫星比作“天上的指南针”,将复杂的航天器分类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团队成员还组织开展了“看图识器”的趣味互动,让小朋友们根据图片辨识不同类型航天器,将被动接收的知识转化为主动识别的能力。
图为李婉婷与小朋友普及“文与航天的融合”内容。高鑫慧供图。
图为李婉婷与小朋友普及“文与航天的融合”内容。高鑫慧供图。
  活动的实践环节聚焦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在团队成员的一对一指导下,小朋友们拿起红纸和剪刀,学习折叠技巧,尝试勾勒图案。随着剪刀在纸面灵巧穿梭,一幅幅蕴含对称之美的雪花图案、寓意吉祥的团花作品在指尖逐渐成形。古老的剪纸技艺在小朋友们充满创造力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小朋友尝试将刚刚学到的航天元素融入窗花设计,一枚枚火箭造型的红色剪纸作品被细心贴在明亮的窗玻璃上,传统纹样与现代科技符号交汇融合,成为活动现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图为李婉婷指导小朋友进行剪纸。高鑫慧供图。
  活动临近尾声,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进行心得交流分享。小朋友们纷纷表达这一天的收获与喜悦,“《小孤山》里的山好坚强,像英雄一样顶住大水!”“原来天上的星星有这么大,飞船有这么多种,真想以后坐飞船去看看!”等稚嫩的话语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的兴奋。
图为团队实践成员与小朋友合影。高鑫慧供图。
  随着活动的圆满落幕,小朋友们自豪地举起手中的窗花作品,红彤彤的剪纸映衬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与现代科技的理性光芒交融。
                                                                                                                                                                                                                                                  (记者 高鑫慧 通讯员 胡月)
作者:胡月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