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北林学子下乡调研,林下经济绘就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13日至7月17日,北京林业大学“林下生‘金’,绿富共赢”实践团一行6人,深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通州区张家湾镇后南关村及怀柔区渤海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林下经济发展,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希望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研和数据分析,挖掘林菌、林果、林药等产业的潜力与挑战,为乡村振兴助力。
  7月13日下午,实践团抵达梨花村,第一时间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协商沟通,并启动采访任务。在采访中,工作人员强调,“金把黄”鸭梨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皮薄肉脆、香气浓郁的特点,是该村的明星产品。实践团在随后的村内走访时发现部分村民创意开发的“不梨不弃”系列工艺品,例如一些将废弃梨树枝加工成手串、笔筒的饰品,据村民而言此举使其每年收入有所增长。然而在经历走访后,实践团发现该村旅游人流量主要依赖春秋承办的两节,存在明显淡旺季问题,导致销路不稳、经济波动较大。
  7月14日,实践团参观了村内多家梨园种植园,并采访了种植园园主。部分园主介绍了一些日常种植管理和创新举措:面对淡季挑战,他们通过在梨树间隙种植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来优化土地利用率,此外部分园主还携手村委会推广农家乐业态发展,努力从多个维度抗衡人流量淡旺季带来的负面影响。
  7月15日实践团来到了后南关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这片基地是张家湾镇集体林场与村合作的林下经济项目成果。据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该基地于2023年10月首种50亩赤松茸,采用生态种植技术,亩产约4000斤,收购价20元/斤。实践团在经过实地参观和采访之后了解到该基地创新了“林菌、林药、林果”多点并行模式
  但是在这些显著成果背后,实践团还了解到了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后南关村整体产业链条较短,普遍存在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的问题。林菌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品牌效应。加工环节薄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支撑不足,农户普遍反映缺乏适用技术和专业指导;此外,在林菌成果的保存方面也依然有许多需要攻坚的问题。
  实践团于7月16日抵达渤海镇六渡河村,并立即开展了实地调研工作。在与村民的采访以及问卷调查中,实践团发现该村所推行的复合种植模式虽然存在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存在许多挑战,例如产业链条薄弱、技术支撑滞后、三产融合欠缺等问题。因此实践团成员从加工体系、科技应用、机制创新等维度为村委会抛出了一些小思路。
  在7月17日,实践团对先前几日三地的实践调研结果进行了整合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团队发现了林下经济能够有效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但同时在各地发展中存在一些共性瓶颈,例如: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占比高,渤海镇食用菌加工率不足30%;科技支撑弱,农户反映缺乏适用技术,通州区专业人才短缺;政策协同不足,梨花村微商城缺冷链配套,影响外销。实践团队长曹宸瑜分析道:“产业链条短制约了附加值提升,亟需构建三级加工体系。”对此,实践团的成员们纷纷努力结合自己大学专业知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可尝试建议。
  本次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大学生为北京山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良好展现。未来,实践团希望能在生态承载力内,强化产业链创新、技术应用赋能和多元治理机制,让林下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为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提供“北京方案”。实践团成员在实践最后的探讨时发出了“脚沾泥土,心系乡野,争做绿色振兴的播种者”的响亮号召!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下生金 绿富共赢”实践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暑期实践团:探索安康纺织产业融合之路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