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7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商学院“数字赋能茉莉香”实践团师生共赴广西横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直播电商助农×AI技术赋能×茉莉产业升级”为主题,深入茉莉产业一线,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走进田间地头,探秘茉莉产业链
团队成员通过沉浸式实践,全方位认知茉莉花产业生态体系,溯源茉莉花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深度解析茉莉花产业链。
在中华茉莉园,同学们戴上竹笠,体验“三伏天”采花的艰辛。“茉莉花要在含苞待放时采摘,且必须人工一朵朵摘。”花农李大姐示范的采摘手法,让同学们屡屡碰壁,半小时的实践,多数人采的花量不及花农五分钟的成果。通过劳作,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一斤茉莉千滴汗"的艰辛。
图1 茉莉田间研学:亲历采摘感知产业 “汗” 脉
在莉妃电商产业园,同学们见证了茉莉盆栽的“科技变身”。通过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培育出了宝珠茉莉、笔尖茉莉等多种新型品种。在直播基地里,同学们学习"视觉特写+嗅觉描述+文化故事"创意直播话术。在麻掌柜茉莉科技园,同学们沉浸式学习茉莉盆栽种植,体验茉莉花盆栽打包。
图2 茉莉电商研学:亲历科技见证盆栽新 “植” 机
实践团特别追踪了“茉莉花+9大产业”的集群效应。在香香花园衍生品车间,茉莉精油、香皂、文创等产品琳琅满目;在广西顺来茶叶公司、香茹怡茉加工车间,传统窨制工艺与现代生产线完美融合。这种“一朵花带动一条链”的模式,让团队成员深受启发。
图3 茉莉产业研学:探访集群见证 “一花” 带 “链” 机
政校联动,共探育人新路径
实践团赴横州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调研学习。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团队成员深入了解电商运营模式及特色农产品销售策略,并通过“电商+产业”融合模式座谈,与当地电商负责人深入交流。会上,横州市电商办分享了茉莉花通过直播带货、品牌包装等“出圈”经验,为同学们揭开了电商助力农业升级的实践密码。此次调研中,团队同步推进“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双方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合作方向展开深入探讨。院方计划与横州市相关部门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实践基地”,通过开设“电商助农”课程、组织轮岗实训等方式,将学生实践成果直接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方案。
图4 政校协同研学:深耕电商共育茉莉新 “望” 机
AI助农,科技兴花
实践团队走进茉莉花交易市场,调研茉莉花收购价格,了解茉莉花交易流程,团队成员还通过开设直播,展示收购商验花过程,特写镜头捕捉花农指尖翻飞的称重动作,宣传横州茉莉花。同时,团队还引入生成式AI工具帮扶农户,演示如何用AI生成个性化话术脚本。花农张大姐在学员协助下,仅用10分钟便产出融合方言特色的直播文案。这种“技术赋能+文化适配”的模式获得当地花农高度认可。
图5 AI 助农实践:直播交易激活茉莉新 “技” 机
在横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元素更令师生惊叹。AI相机自动识别花苞成熟度,土壤检测仪实时传输数据至云平台,智能模型精准推送水肥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是智能温室大棚——通过光照、温湿度精准调控,首次实现茉莉花冬季盛放,填补了鲜花市场的季节性空白。
图6 茉莉科技研学:探秘园区见证鲜花新 “智” 机
青春书写答卷,茉莉香里探振兴
五天的实践之旅,足迹遍布茉莉花田、智能大棚、电商基地与龙头企业,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助农实策。此次实践培育了学生知农、爱农情怀,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既需要卫星遥感的大视野,也离不开对一朵茉莉的微观体察。青年学子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既要做先进技术的“翻译官”,更要当乡土文化的“守艺人”,让科技成为有温度的共同富裕推进器。未来,商学院将持续推动 “实验室链接田野”,让更多青年力量点燃振兴星火。(作者:冯义珊 陈茜 )
图7 实践团师生在横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