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美育赋能:在乡土深处播撒希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萤火虫实践队美育支教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今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萤火虫实践队深入德庆县城南社区,为9-12岁儿童量身打造特色美育课程,以拼贴诗、石头画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积压的情感,获得心灵的释放。

在首日的课程中,团队的涂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拼贴诗创作课。她引导孩子们打破文字与图像的界限,在杂志碎片中搜寻灵感的火花,叙说自己内心的故事。当那些被遗弃的旧期刊在孩子们手中被剪裁、组合、拼贴成独一无二的诗歌画卷时,创作从无到有的过程,悄然成为孩子们内心秩序与自我表达的构建仪式。12岁的小琪(化名)小心翼翼地将“3”“1”“9”“6”四个数字剪下,又贴上由无数小爱心组成的大爱心。“我们相处了3196天了,天天开心”,她诉说着与朋友的真挚友谊。更动人的是《我有一个想法》作品,内向的孩子用三层标题构建思维宫殿:“观察力强不强?”的自问下,“让生活更美好”的宣言与“不要小看自己”的鼓励形成对话,诉说着一个孩子纯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的寻找。拼贴诗是孩子们的情感解码器,孩子们在碎片中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当词语被剪下、重新排列组合,他们表达的障碍仿佛也在那个过程中被悄然拆除。这些天马行空的作品,正是美育课堂为乡村儿童打开的心灵万花筒。

而第三天的石头画课堂,则成为了情感的触觉载体。孩子们俯身长桌,将质朴的石头点化成故事精灵:有的石头变为多汁的“夏日西瓜”,鲜红瓜瓤上点缀着巧克力色的籽粒;有的石头化身微型宇宙,呈现日出于海面之上的磅礴景色;还有着各式各样的可爱动物、卡通形象现于石上,展现童真的世界。这些方寸之间的绚烂,是孩子们内心幻影的投射。他们渴望欣赏自然的壮丽,向往甜食带来的快乐,更是憧憬着虚构出的多彩世界。通过将它们绘画出来,孩子们尽情抒发了想象,这些坚硬石头便也化作了最柔软的情感容器,在方寸之间构筑起抵御风雨的心灵堡垒。当遇到不顺时,总还有着一片美好的幻想世界留在石上,留在心中。

在与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当地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缺乏,学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情感寄托对象。但他们的学校生活并不轻松:拼贴诗的文字选择上,“作业”及相关词汇高频出现,展现出学业压力大的现实;而彩绘石上的水果零食、卡通人物、自然风光等,则诉说着作为一个孩子最朴素的放松的愿望。

此时,课程设计的疗愈性便在细微处显现:拼贴时孩子们需要专注挑选、裁剪、布局,这个过程有效缓解焦虑;描绘石头时对纹理的触觉体验,则激活了感官与情绪的联结。放下了传统的课业,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孩子们缓解了压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从情绪中“透了口气”。

当拼贴诗在照片中连成绚烂的诗歌森林,当彩绘石被孩子们珍重地带回家,美育显露出超越技巧传授的深层力量。在德庆的土地上,这些拼贴的诗句与彩绘的石头,不仅是艺术启蒙的成果,更是为乡村儿童心灵搭建的微型灯塔。当教育的光芒不仅照亮课本,更深入情感的沟壑,乡村振兴才真正拥有了可持续的根基——以美育浸润心灵,正是为未来播撒最珍贵的种子。

投稿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萤火虫实践队  张孚嘉

作者:张孚嘉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萤火虫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触摸岁月肌理,感悟南泥湾力量
  • 追寻红色足迹,赋能乡村振兴——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党员专项实践团赴山东临沂开展实践活动
  • 耕读路上——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革命精神
  • “榴火照红团结路,春凤诊绿健康图”——阿坝州“无形妙有民宿”藏族非遗文化探索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