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关于霍山县石斛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一、调研背景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动下,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关键作用。霍山县作为中国著名的石斛之乡,石斛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为深入了解霍山县石斛产业链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我们的三下乡团队对斛珠农业石斛展示厅、霍山淠之源公司等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霍山县石斛产业概况

  霍山县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如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来的温和湿润气候条件,以及境内多山地、森林覆盖率高所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石斛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霍山石斛,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悠久,在《本草纲目拾遗》等古籍中就有对其药用价值的记载,被誉为 “中华九大仙草” 之首。长期以来,石斛产业在霍山县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县霍山石斛种植面积达 2.01 万亩,综合产值 67 亿元,相关联的生产经营主体有 2700 余家,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 57 家,高新技术企业 8 家,规上企业 12 家。

三、调研企业分析

(一)斛珠农业石斛展示厅

  斛珠农业石斛展示厅致力于石斛文化的传播与石斛产品的展示。其展示厅规模较大,内部布局合理,分为石斛科普区、产品展示区、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实物展示以及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参观者全面介绍石斛的历史文化、生长特性、药用价值等知识。在产品展示区,陈列着公司自主生产的各类石斛产品,涵盖了石斛枫斗、石斛鲜条、石斛花茶、石斛保健品等多个品类。

种植环节:

  斛珠农业在种植方面采用了林下仿野生种植和设施大棚种植两种模式。在衡山镇南岳村投资种植了 260 亩林下野生霍山石斛,利用天然的森林环境,模拟石斛的原生生长条件,使石斛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石斛的品质和药效。在黑石渡镇白莲新村,投资 1500 万元建设了 100 亩设施大棚用于种植霍山石斛。大棚内配备了先进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灌溉系统和遮阳系统,能够精准调控石斛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有效提高了石斛的产量和质量。

加工环节:

  该企业拥有自己的初级加工车间,对采摘后的石斛鲜条进行清洗、烘干、卷曲等初步加工,制成石斛枫斗等产品。加工过程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产品的品质稳定。在烘干环节,采用低温慢烘技术,避免高温对石斛有效成分的破坏;卷曲过程中,工人凭借熟练的技艺,将石斛鲜条卷曲成紧实、美观的枫斗形状。

销售环节:

  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特点。线上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搭建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和电商店铺,同时在各大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将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线下除了通过展示厅直接面向游客和消费者销售外,还与各大药店、保健品专卖店、礼品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展销售网络。在营销方面,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举办石斛文化节等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影响力。

(二)霍山淠之源公司

  霍山淠之源公司是一家以非遗传承为核心,集石斛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作为霍山石斛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载体,公司始终坚守手工传承的初心,生产基地延续着百年前的传统作业模式,设备以世代相传的手工工具为主,未引入大规模机械化设施。科技创新更多聚焦于传统技艺的保护性传承,而非现代化改造,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也多围绕非遗技艺的历史溯源、技艺复原等保护性研究展开,整体核心竞争力植根于非遗手工技艺的独特价值与文化底蕴。​

种植环节

  淠之源公司在霍山县拥有多个规模化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广阔,且均保留着适应石斛生长的原生态环境。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环节,种植技术始终以 “手工传承” 为核心,沿用霍山石斛古法种植技艺。种植过程中,没有智能化监测设备,全凭非遗传承人和匠人世代积累的经验把控环境 —— 清晨观察露水判断湿度,正午依据日光角度调整遮阳物,傍晚通过土壤触感决定灌溉时机,从选地育苗到除草施肥,每一个步骤都由手工完成,拒绝任何机械化干预。品种选育方面,依托非遗传承人的实践智慧,在保留本地原生石斛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一代代匠人的手工试种、观察、筛选,培育出最适配霍山微环境的优质品种,每一株石斛的生长都凝结着手工劳作的温度与经验。​

加工环节

  公司的加工车间延续着非遗工坊的传统格局,以简陋的手工操作台为核心,没有现代化深加工生产线,所有加工环节均依赖匠人纯手工作业。从石斛鲜条的分拣(凭肉眼辨别粗细、色泽)、晾晒(依经验判断晾晒时长),到切片(用特制手工刀具控制厚度)、烘焙(以炭火慢烤,匠人全程守在炉边凭手感测温),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百年传承的手工标准。虽无复杂的质量控制体系,但匠人凭借 “眼观色泽、手触干湿度、鼻闻香气” 的非遗绝技把控品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通过手工检测确保纯正品质,让每一件产品都带着手工制作的独特印记。​

销售环节

  在销售方面,公司产品定位为承载非遗手工技艺的高端养生珍品,既保留着纯手工制作的质朴质感,又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销售渠道以线下非遗体验店、传统文化经销商为主,同时与注重文化内涵的高端养生会所、中医药文化馆合作,通过展示手工制作过程吸引客户。线上则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传播非遗故事,不仅推广产品,更连载匠人手工劳作的日常、技艺传承的历程。品牌营销聚焦 “非遗匠心”,举办非遗技艺展演、手工制作体验课等活动,让客户亲身体验从种植到加工的手工过程,感受非遗传承的不易与珍贵,从而提升对品牌的文化认同和忠诚度。​

四、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种植环节

  随着石斛产业的不断发展,适宜种植石斛的土地资源逐渐稀缺。霍山县多山地,可用于规模化种植的平整土地有限,且土地流转难度较大,制约了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部分企业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但仍有一些小规模种植户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知识,导致石斛产量低、品质不稳定,影响了整个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病虫害防治难度大:

  石斛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石斛菲盾蚧、蜗牛、黑斑病等。由于石斛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效果不佳,且部分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影响石斛的品质和安全性,因此病虫害防治成为种植环节的一大难题。

(二)加工环节

  霍山县石斛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大型的龙头加工企业来引领产业发展,导致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加工技术创新不足:

  目前,石斛加工主要以传统的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虽然一些企业开始涉足深加工领域,但加工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

  石斛加工行业缺乏统一、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困扰,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部分企业存在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现象,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和行业声誉。

(三)销售环节

  虽然霍山石斛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建设仍存在不足。品牌数量众多,但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领军品牌,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品牌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石斛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发展石斛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霍山石斛面临着来自其他产地石斛产品的竞争压力,同时,一些假冒伪劣的霍山石斛产品也充斥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霍山石斛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销售渠道有待拓展:

  尽管目前石斛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线上销售平台的运营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的营销推广能力不足,导致线上销售额占比较低。线下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药店、保健品店等,新兴的销售渠道如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五、产业链发展建议

(一)种植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引导种植户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同时,积极探索利用荒山、荒地等闲置土地发展石斛种植,拓展种植空间。

加大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

  建立健全种植技术培训体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针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普及科学种植知识,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种植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石斛的产量和质量。

加强病虫害防治研究与防控:

  加大对石斛病虫害防治研究的投入,组织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研发绿色、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产品。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种植户科学防治病虫害。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石斛的品质和安全。

(二)加工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石斛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技术先进的龙头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加强加工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对石斛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大对深加工技术的研究投入,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差异化的石斛产品,如石斛功能性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和完善石斛加工行业的质量标准体系,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识等内容。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提高质量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市场上石斛产品的质量检测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声誉。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销售环节

  加强霍山石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整合品牌资源,统一品牌形象和宣传口径,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养生保健展会等,展示霍山石斛产品和品牌形象,拓展市场渠道。鼓励企业加强自身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模式等方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加强市场监管与行业自律: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石斛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引导行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和自律管理,制定行业公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对霍山石斛地理标志的保护和管理,严格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防止滥用和侵权行为的发生。

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

  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提升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的营销推广能力。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兴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同时,加强线下销售渠道建设,除了传统的药店、保健品店等渠道外,积极开拓超市、专卖店、礼品店等销售渠道,加强与医疗机构、养生会所等合作,开展定制化销售服务。通过多元化销售渠道的拓展,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销售量。

六、结论

  霍山县石斛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限制、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工企业规模小且技术创新不足、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市场竞争激烈等。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加强土地资源整合与利用、加大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加强加工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强化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等措施的实施,有望进一步完善霍山县石斛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石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张昊洋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井冈星火淬新禾: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赴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浙江财经大学“融护糖脉·非遗赋能”实践服务团赴金华开展实践活动
  • 医·社会实践|在习总书记走过的地方,听医学生讲述美丽乡村的健康脉动!
  • “春风送教”:五育课程点亮长丰儿童多元成长路
  • "艺"鸣惊人展凤翼——广外艺学子赋能清远鸡产业"百千万"腾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