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色彩里的童心绽放:植光·园梦支教队用画笔点亮乡村课堂
七月的冯桥镇,暑气正盛,鑫华小学的教室里却因一场特殊的课堂而洋溢着别样的活力。7月9日,“植光·园梦”支教队的志愿者们带着颜料、画笔、素面扇子与石膏娃娃走进校园,用一堂充满创意的彩绘课,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想象世界的大门。
课堂上,整齐排列的雪白雪白的折扇与憨态可掬的石膏娃娃(小熊、小兔造型居多),在孩子们眼中成了最神奇的“画布”。支教队员们没有设定固定的模板,只是鼓励大家“随心所欲地创作”——想让扇面上出现什么,想给石膏娃娃搭配怎样的色彩,全由孩子们自己决定。
于是,空白的扇面渐渐热闹起来:有的被晕染出蹦跳的小鹿、游弋的小鱼,仿佛藏着一整个生机勃勃的动物乐园;有的则绘上了林间穿梭的松鼠、枝头鸣唱的小鸟,一笔一划间都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那些素净的石膏娃娃,也在孩子们的巧手下换上了“新装”:有的穿上黄黑相间的条纹衫,化身“森林小卫士”;有的被涂上紫耳朵、橙裙摆,成了“会变魔法的小精灵”;还有的被点缀上星星、爱心等元素,每一处色彩都藏着天马行空的想象。
志愿者们始终扮演着“陪伴者”的角色,只在孩子们需要时递上纸巾擦去手上的颜料,或是帮忙调和难以搭配的色彩。他们深知,对小孩子而言,这样的艺术课堂不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让天性自由释放的契机——在这里,“画得像”从不是标准,“画得开心”才是核心。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当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时,沾着颜料的小手与笑弯的眉眼,成了这个夏日最动人的风景。扇面上的动物仿佛在微风中活了过来,石膏娃娃的色彩在阳光下闪着灵动的光,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承载着纯粹的童真。
这份由色彩串联起的相遇,或许不会留下惊天动地的痕迹,却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一颗关于美与创造的种子。正如支教队员所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画笔和颜料,更是想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想象都值得被看见,每份童心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七月的风掠过校园,带着颜料的清香与孩子们的笑声飘向远方。这堂普通的彩绘课,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教育的温度——当色彩遇上童心,当陪伴撞上热爱,便能在乡村的土地上,开出最温柔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