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赴定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定远县进行了深入企业的实践调研,走访民之源鹅厂,同学们在生产中学,在企业中习,实现了从书本中到田地里的发展性跨越。
在滁州定远县,鹅产业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政府与企业聚焦三花鹅、皖普与三花杂交等优质品种,构建了起从繁育、孵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也与农户合作,派遣技术人员深入村里,为村民梳理出了孵化、育种、饲喂到成熟的完整知识图谱。他们以技术创新激活产业活力,让生产经营助力乡村振兴。
育雏环节,“8天鹅大, 15天难养”是养殖经 验,成苗间严格把控25 - 26小时周期,3天后规律投食,控制3-4°C温差,避免大鹅啄伤小鹅;雌雄分拣凭技术作业,为养殖规划奠基。孵化时,超30°C启用空调房,转动孵化箱模拟自然环境,4天内完成孵化,受精蛋摆放、机械化控温及报警装置,严格保障了一批次50余万只雏鹅产出。
同时我们的同学也穿上工作服、走入存蛋间。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用双手感受刚生出鹅蛋。并且完成了捡蛋、运蛋的任务。同过这次的亲身实践,同学们对生产有了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认识。
养殖培育,“出生即免疫”防控疾病;针对疾病,采用“出生即防疫”,4天一针防控痛风等问题,降 低成本又筑牢健康防线。销售上, 120天水养老鹅 主打地域特色,借“信息差”以70 - 80元/斤价格,在农贸市场、盐水鹅市场站稳脚跟,5月隆昌单日7万只销量印证市场认可。农户自主选种、按流程喂鹅,实现统了一与自主平衡。 从农户自主选种到企业标准化养殖,定远鹅产业以技术为翼,振经济起飞,为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定远样本”,为乡村振兴了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