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进一步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虔南星火”分团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小密乡祖彬留守儿童乐园,拟开展一场为期约为两周的支教活动。
经过两天忙碌的前期筹备与工作对接,教学计划得以初步开展。2025年7月8日上午7点30分,支教团全体成员伴着清晨的微风与鸡鸣蝉唱踏入留守儿童乐园,动作利落地打扫起卫生,随即安排各年级学生有序落座。8点整,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
上午迎来的有书法课、编绳课和诗歌鉴赏课。书法课上,周怡老师为一二年级小朋友教授硬笔书法,引导他们书写自己的姓名,再练习简单的汉字。期间老师不断纠正孩子们的书写习惯问题,并在黑板上逐一示范。在一步步耐心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也对汉字的结构美和形体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周怡指导汉字书写
徐兴远则带领孩子们练习软笔书法,他先介绍了隶书的起源,随后细致地教授同学们书写长横与短横。一方砚台、一纸笔墨间,不仅是书法技巧的传授,更是对专注力与毅力的锻炼,孩子们也在各自暗暗的较量里滋长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
编绳课上,刘珍祯老师教孩子们用平结编手绳,带领小朋友从打结开始,一步步细致讲解,“固定绳头,左压右打结,右压左打结,一直重复,最后收尾固定”,孩子们跟着步骤慢慢编出了漂亮的手绳。他们举着自己的成果向老师们展示,眼中的光与绳结的彩交相辉映,定格成一幅充满成就感的温馨画面。
刘珍祯和周怡指导编绳
编绳课的余韵尚未散尽,一场诗歌的画卷已悄然铺展。姜天泽带领高年级同学们赏析《宿建德江》,他将诗人泊船沙洲的情景和开阔而宁静的夜景在同学们面前铺陈开来,引导同学们体会其中“愁”情和羁旅之思。接着老师又讲解了诗的起源,从《诗经》谈到《汉乐府》,带领同学们学习诗歌历史,感悟诗歌之美。在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漫游中,同学们也默默在心里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下午首节象棋课,方晶硕老师详细讲解象棋规则,并介绍残局的基本解法,孩子们之前对此从未涉猎,却仍然努力地跟着老师一起破解棋局。
方晶硕讲解棋局解法
上完正式课程后,作业辅导课有序展开。曹一鸣、伏曦老师带大家学习英语。答疑空闲之余,老师们仍不忘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张昊然带孩子们朗读汉乐府诗《长歌行》,赵艺媛介绍了江西南昌著名景点滕王阁的历史。彭家鹏向孩子们科普“一国两制”的方针,让爱国信念扎根童心。
李雅慧辅导化学作业
张昊然讲解汉乐府《长歌行》
赵艺媛讲解《滕王阁序》,包智慧教授数学知识
理论课上毕,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下午第二节,曹一鸣、赵艺媛和王楠老师在活动室里陪孩子们打乒乓球,他们年龄虽小但球技却不容小觑,几番切磋之下,三个老师相继成为了他们的手下败将。孩子们激动得捧腹大笑,蓬勃的朝气把此时稍显昏暗的活动室里衬得明亮、温暖而鲜活。
王楠与孩子们切磋乒乓球
与此同时,宋迅老师带着其余小朋友在室外进行自由活动。蓝天白云为幕,稻香清风作伴,孩童追逐嬉闹,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他们在此既锻炼了体魄,又结交到许多新朋友,给漫长的暑假增添了不少新乐趣。这段支教旅程,如同照进留守儿童生活的一束光,让他们把暂时缺失的亲情温暖,化作和伙伴并肩成长的力量。
放学护送孩子回家
放学后,老师们尽职尽责保证每个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每个岔路口派出两名老师护送小朋友回家。日落黄昏,又是清凉的风拂过脸颊,这一天的支教活动也圆满落下帷幕,但这份来自支教团队的关爱与知识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队员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去播撒知识与希望,为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
文案:包智慧
摄影:姜天泽 茹文泽
审核:伏曦 赵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