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千件皮影映初心,非遗薪火传社区——大学实践团调研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探寻红色文化根脉,体悟传统文化魅力,在火热的六七月,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响塘镇暑期实践团奔赴湘潭、长沙两地,开启了一场融合红色寻访与非遗传承的深度调研之旅。从伟人故里的精神洗礼到光影艺术的匠心坚守,从艺术殿堂的红色熏陶到社区服务的青春担当,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时代。
 
(图为团队成员与吴老对话)
对话皮影宗师,守护匠心薪火
         响塘镇的“晒皮影日”,不仅是一场视觉的震撼,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课。面对实践团成员,年逾古稀的吴升平老先生抚摸着亲手制作的皮影,深情讲述:“皮影是活的,它活在匠人的指尖,活在故事的流转,更活在代代相传的守护里。”他展示了改革开放后几十年间创作的上千件作品,从历史人物到现代故事,件件凝聚心血。谈及传承,吴老语重心长:“老手艺不能丢,但也不能一成不变。要让年轻人喜欢,得让皮影讲新故事,有新面貌。”这席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团队成员,让团队成员体会到非遗保护中“守正”的厚重与“创新”的迫切。
 
(图为吴渊老师指导团队成员进行纸影艺术创作)
执刀悟匠心,焕活纸影新声
         带着吴升平老先生的期许,实践团于次日(7月1日)走进湖南省文化馆,在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渊老师的带领下,亲身感受纸影艺术的魅力。吴渊老师不仅系统讲解了纸影的历史与制作技艺,更着重引导大家思考非遗的当代生命力。在他的指导下,成员们动手体验了从绘图、雕刻到敷彩、装订的影偶制作全过程,并尝试操纵影偶。“让传统故事讲出新意,让纸影人物演绎当代精神,这门艺术才能真正扎根当下,赢得未来。”吴渊老师强调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为团队成员打开了非遗传承的新视野。剪刀与刻刀之间,传统工艺的智慧在青年手中流淌,创新的火花悄然萌发。
 
(图为团队成员教孩子们纸影技巧)
薪火传社区,影戏润童心
         如何将几日所思所学回馈社会?7月3日,实践团给出了生动的答案。团队成员们跟随吴渊老师,走进湘潭鹤岭镇跃进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的高潮,是成员们化身“非遗小老师”,利用向吴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们,表演了精心排练的纸影戏片段。色彩斑斓的影偶在简易幕布上跳跃翻飞,引得阵阵欢笑与掌声。表演过后,团队成员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手把手教孩子们绘制简单的纸影轮廓,尝试操纵技巧。“没想到这老手艺还能这样‘活’起来,看到年轻人这么喜欢、还会演,我们这心里也亮堂!”一位社区老人看着孙子兴奋地摆弄纸影,由衷地感慨道。这堂“移动的非遗课”,成功地将文化馆里的技艺带到了居民家门口,在基层播撒下兴趣的种子,切实践行了文化惠民、服务基层的宗旨。
追寻红色足迹,筑牢实践初心
         此次“寻迹湖湘”实践以红色文化寻根为起点。6月28日,团队首赴韶山,在伟人故里汲取精神力量。实践期间,成员们还参访了李自健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及湘潭市博物馆/党史馆,通过艺术杰作与历史文物,多维度感悟湖湘大地深厚的红色底蕴与文化精魂。这些经历,为整个非遗传承实践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定了成员们守护文化根脉、服务人民需求的信念。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合影)
         此次调研,调研团以韶山红色基因为起点,串联起响塘皮影的匠心坚守、湖湘纸影的灵动传承、艺术殿堂的红色滋养、党史长卷的厚重积淀,最终落脚于社区服务的青春实践。这趟湖湘之行,是青年学子对文化根脉的深情致敬,更是将青春智慧融入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用双手创造,用热忱传递,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民生中的蓬勃力量与无限可能。
 
作者:袁湘怡,罗米亚,秦瑞琦 来源:实践纪实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毕节学子三下乡:助力基层振兴,践行青春使命
  • 非遗纸影进社区 快乐传承显活力——赴跃进社区纸影宣传活动纪实
  • “商韵青衿涪蔺行”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 千件皮影映初心,非遗薪火传社区——大学实践团调研纪实
  • 探红色根脉 品非遗韵味——湘潭市博物馆文化调研行
  • 三下乡进行时:聚焦鱼类生态调研,守护新疆渔业发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