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小侠客探秘家乡,青禾逐光共绘文化长卷
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是青少年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课题。2025年6月30日,高桥社区党委联合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文法系“青禾逐光”暑期托班社会实践团,开展了“扬州小侠客・家乡探险记”系列活动。主讲人罗琪霖带领孩子们踏上沉浸式家乡文化之旅,在趣味互动中触摸扬州的历史脉络,在实践创作中传承非遗的独特魅力。

图 1团队成员赵雨然供图
“你吃过扬州炒饭吗?知道是谁发明的吗?”活动伊始,团队成员罗琪霖以一句俏皮的提问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在“探险意义”环节,她通过生动案例讲述了解家乡的重要性:“就像拥有超能力一样,了解家乡能让我们更懂脚下的土地,更有勇气向世界介绍扬州。”孩子们睁大眼睛,在互动问答中畅想家乡的未知惊喜,对接下来的探险充满期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魔法课本任务”环节中,孩子们齐声吟诵李白笔下的扬州诗句。罗琪霖结合诗意讲解三月扬州“繁花似锦、烟花如画”的美景,还播放了悠扬的《烟雨唱扬州》,让孩子们跟着旋律轻轻哼唱。随后,大家拿起画笔临摹瘦西湖的亭台楼阁,稚嫩的笔触下,扬州园林的“移步换景”之美跃然纸上——语文、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变得可感可触。
“非遗小超人训练营”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化身“玉雕侠”,看着温润的玉石在工匠手中渐渐成型,惊叹于扬州玉雕“立体、半立体、镶嵌”的精湛技艺;通过视频感受“以剪代笔、线条流畅”的剪纸魅力;学说扬州话的环节里,一句句软糯的方言从孩子们口中跳出,大家模仿着扬州评话的语调,笑得前仰后合。最令人垂涎的当属“厨艺侠”体验,当听到“蟹黄汤包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口诀时,孩子们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纷纷表示“要学做给爸爸妈妈吃”。
在“我的扬州创作屋”里,小侠客们化身“家乡设计师”:“建筑大师”们专注地绘制文昌阁,一笔一划描摹飞檐翘角;“美食大厨”画下热气腾腾的早茶,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我最爱大煮干丝”;“导览明星”则指着自己画的个园,奶声奶气地向同伴介绍:“这里有假山,像十二生肖!”大家轮流上台展示作品,俨然成了家乡文化的小小代言人。
活动尾声的“成长加油站”里,孩子们收获满满:能说几句扬州俏皮话的拿到了“方言达人”徽章,完成非遗手作的获评“非遗传承星”,而全程积极参与的小侠客们,则骄傲地戴上了“家乡文化小博士”徽章。“我知道了扬州清曲是国家级非遗!”“我会剪扬州剪纸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着收获,眼中闪烁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图 2团队成员赵雨然供图
从古诗吟诵到非遗体验,从手工创作到方言互动,“扬州小侠客・家乡探险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正如团队成员罗琪霖最后总结:“当孩子们真正走进家乡的文化,他们会发现,每一块砖、每一首诗、每一种手艺,都是扬州写给世界的情书。”而这场探险,正是让这份“情书”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扬州文化的火种代代相传。
作者:罗琪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