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寻觅‘两弹星火’,沉浸探访文化咨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访安庆博物馆——解码文化基因,赋能文化新思
7月5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身寻觅‘两弹星火’,沉浸探访文化咨治”暑期实践团队走进安庆市博物馆,以“文化资源如何赋能社会治理”为切入点展开调研。团队通过观摩黄梅戏艺术、安庆古代文明、安庆近代文明等展厅展陈,拍摄思政教育微视频,在文物与现实的对话中寻找传统与现代治理的融合密码。

团队成员在安庆市博物馆的合照-纪喆魏摄
在博物馆“皖江文化长廊”展厅,团队重点参观“黄梅戏发展历程”专题展区。透过清代黄梅调手稿、民国戏曲唱片、现代舞台服饰等文物,成员们梳理出了黄梅戏从民间小调到国家级非遗的演变脉络,并从中挖掘“和文化”内核,尝试将其融入社区活动,借戏曲柔性力量,助力化解矛盾、凝聚治理共识。

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黄梅戏展厅-雷宝琪摄
同时,拍摄组的同学在安庆市博物馆黄梅戏文化展区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视频拍摄。以经典剧目服饰、唱腔手稿为背景,紧扣“探究黄梅戏的双创密码”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结合。主讲同学讲述黄梅戏传承创新历程,解析“戏曲调解室”等案例,阐释其内容、形式创新如何赋能基层治理,同时拍摄同学运用全景、特写镜头,打造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思政课视频。

团队成员拍摄“大学生讲思政课”视频-纪喆魏摄
此次安庆博物馆之行,团队成员在文物展陈中触摸文化脉络,在拍摄实践中探寻治理密码。从黄梅戏非遗演变中提炼“和文化”内核,到以视频创作解码文化创新赋能路径,每一步探索都凝聚着对文化咨治的深度思考。实践成员们将带着此次调研的丰硕成果,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后续实践,持续深挖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多元可能,在安庆这片土地上书写青春实践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