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值此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筑梦乡村路,‘泾’彩志愿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分团委书记章云冉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位于泾县云岭镇的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队员们以肃穆的瞻仰和深切的追思,在苍松翠柏间体悟新四军将士以身许国的浩然正气,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踏入陵园,巍峨的“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纪念碑直入眼帘。这座千人墓安息着在皖南地区与日寇殊死搏斗中壮烈牺牲的新四军战士们。队员们屏息凝视着这些墓碑,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在了解到“父子英烈”张一阳在突围中为掩护战友、重伤被俘后宁死不屈等的英雄事迹时,队员们不禁动容,这些名字,曾经是和我们一样年轻的生命。他们舍弃小我,只为换取民族独立的光明。这种抉择,需要何等的勇气与信仰!
英魂长眠处,亦是精神传承地。在烈士墓旁,队员们结合连日来的红色见学,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些无名烈士,他们可能没有留下响亮的名字,但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集体群像,正是新四军精神最坚实的根基,是民族脊梁最真实的写照。“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他们用生命守护的,是脚下这片土地和生活其上的百姓,是硝烟里始终挺立的民族尊严,更是后辈们得以安享太平、续写荣光的精神信仰。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是民族脊梁的安息之所,是“听党指挥、坚定信念、坚忍不拔、英勇果敢、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内外团结、众志成城、步调一致、纪律严明”铁军精神的永恒丰碑。在这里,生与死的界限被信仰的力量所超越,个体生命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洪流。当成员们躬身于墓碑之前,誓言于青松之下,他们承接的不仅是历史的荣光,更是时代的重托。它必将融入青年学子科技报国、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激励他们在数字化浪潮中守护红色根脉,于民族复兴路上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此次烈士墓祭奠活动,是“筑梦乡村路,‘泾’彩志愿行”志愿服务队深化红色教育、砥砺初心使命的关键一课。从历史现场的沉浸感悟到矢志报国的深度思考,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的传承并非沉湎过去,而是汲取精神动能用以指引当下行动。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将继续引导青年学子,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让革命先辈用生命点燃的精神火炬永不褪色、永不熄灭、永不凋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