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承非遗泥人艺韵,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无锡学子“三下乡”走进惠山泥人传承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传承非遗泥人艺韵,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无锡学子“三下乡”走进惠山泥人传承之旅

 
         为响应“三下乡”号召,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融合发展,2025年7月4日,无锡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子们,在队长带领下奔赴无锡惠山,开启以惠山泥人非遗艺术传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探寻非遗活化路径,让惠山泥人在乡村文化土壤中焕新光彩。
 

访馆长探源:解码泥人传承脉络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中国泥人博物馆,受到馆长王杰热情接待。在馆长带领解说下,同学们参观馆内丰富藏品,从古朴粗犷的早期泥人,到细腻传神、色彩绚丽的近现代作品,其中,憨态可掬的“大阿福”形象深入同学们的内心,在了解其背后的妙趣横生的神话故事后,千年泥人艺术脉络就此在眼前铺陈。
 
 
         采访中,馆长详述惠山泥人历史:它起于南北朝、兴于明清,凭借独特的捏塑技艺、鲜明的江南风格,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谈及传承,馆长感慨:“惠山泥人是无锡的文化名片,更是民族艺术瑰宝,可在时代浪潮里,传统技艺传承、市场推广都面临挑战,急需年轻力量注入活力 。” 同学们由此深知非遗传承使命艰巨,也明晰此次“三下乡”传播泥人艺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意义。
 

自主探寻:用青春目光对话千年泥韵

 
         在自由参观环节,博物馆成了同学们的“非遗课堂”。大家或驻足展柜前,细品“大阿福”圆润饱满的造型里藏着的祈福寓意;或围在“手捏戏文”展区,对照说明牌辨认《牡丹亭》《白蛇传》中的经典角色,讨论泥人服饰纹样与戏曲文化的关联。
 
 
          镜头成了同学们记录美的工具:有人聚焦泥人面部的细腻表情,用特写镜头捕捉彩绘笔触的灵动;有人以展厅光影为背景,拍摄传统泥人与现代展陈的碰撞画面;还有同学举起手机,记录下“泥人制作工艺流程”的图文说明,计划后期制作成科普短视频。
 
 

思行致远:以青春力续非遗新篇


 
          此次 “三下乡” 实践,让学子们深刻触摸到惠山泥人非遗的温度与潜力。同学们深刻意识到,非遗传承不止于博物馆保护,更要走进乡村、融入生活,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载体。未来,团队计划持续深耕,通过短视频推广、校园非遗社团联动等方式,扩大惠山泥人传播面,让这朵江南艺术之花,在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双向奔赴中,绽放更绚烂光彩,让青春力量成为非遗活化传承的坚实羽翼,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无锡学子以 “三下乡” 为契机,搭建起惠山泥人非遗与乡村连接的桥梁,在传承与创新间探索,让古老泥人艺术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崭新动能,书写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交融的青春篇章。
 
作者:王敏佳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寻迹“两弹一星”,抒写青春答案
  • 寻迹“两弹一星”,抒写青春答案
  • 2025年6月23日,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核’你一起,聚变青春队”共赴淠河路团安新村小区,聆听“两弹一星”亲历
  • 07-07
  • 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银龄智援青年实践团走进牛塘镇竹园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 “柳”寻红色匠魂,“编”创青春答卷——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黄岗镇三下乡团队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