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护学稼穑·青耘乡土”志愿服务队以青春之姿,书写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2025年7月5日至11日,该团队深入大邑县悦来镇,开展了深入农户访查、青老结对与数字化传播等多维度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挖掘和传承农耕文化,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图1 实践队员采访农人(周锦怡摄)
挖掘农耕文化,做一名“文化记录者” 乡村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宝藏。志愿服务队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寻找“土专家”“田秀才”,提前编写访谈提纲,与他们深入交流,记录整理传统农业技术;走访大邑博物馆、农户庭院,木犁、簸箕、刨子等老农具静静诉说往昔农耕岁月,团队对老农具进行编号、拍照、功能描述,对老农具进行初步建档。
图2 实践队员跟“土专家”学技术(拥中格西摄)
传承乡村记忆,做一名“技艺传续者”
实践队以青老结对,沉浸式传承传统技艺,打破“单向传授”传统模式,构建“青年志愿者—资深农人”互学共同体,实现“传统技艺现代化表达、现代科技本土化应用”。按“10名志愿者+1名农人”模式建立“技艺传承小组”,依据专业背景精准匹配,记录学习历程。
图3 实践队员剪辑农技视频(孙洪骏摄)
传播农村魅力,做一名“文化推广者”
实践队以数字化传播,打造青春化农耕叙事,多元渠道构建传播矩阵,扩大农耕文化影响。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开设“护学稼穑・青耘乡土”官方账号,发布“青年返乡”“活动纪实”“新农技+新体验”等短视频,带话题#大邑农耕新体验,植入“传统农技很潮”,联动本地账号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独特魅力与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成都农业职业科技学院“护学稼穑·青耘乡土”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更多乡村,挖掘和传播农耕文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传统农技的数字化档案。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农耕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广大青年学子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的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乡村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