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午,南通如东大豫镇三龙村的青石板路上飘起袅袅炊烟。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碧海青耘,向海而兴”蓝海筑梦实践队成员携食材走进空巢老人院落,以一场充满温情的"团圆饺"活动,为乡村暮年时光注入青春暖意。
(图为7月6日,“碧海青耘,向海而兴”团队成员为老人做饭择菜场景。姜一凡摄。)
厨房内,剁菜声与切肉声奏响温馨乐章,志愿者姜一凡特意将芹菜馅剁至泥状:"大家提前打听了爷爷奶奶的牙口情况,特意将食物处理得更加软糯。"当老人讲述集体劳动年代的"饺子记忆"时,小院里的欢笑声随蒸汽漫过篱笆墙。
(图为7月6日,“碧海青耘,向海而兴”团队成员姜一凡为老人切菜做饺子场景。周姣慧摄。)
在方桌前,志愿者们将面团塑造成元宝饺、月牙饺、麦穗饺等多种造型。待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老人们操着如东方言,不住念叨"饺香福到",饺子会吃完,但这份关怀与牵挂,将持续传递、绵延不断。
(图为7月6日,“碧海青耘,向海而兴”团队成员为老人包饺子场景。姜一凡摄。)
这场以食为媒的陪伴行动,正如三龙村老槐树下的年轮,将青春温度刻进乡村养老的时光肌理,让传统饮食文化成为代际沟通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