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从课堂到田间 大学生把健康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张阿姨,您这血压有点高,平时炒菜要少放盐,试试我们教的这个动作。”7月2日上午,绩溪县华阳镇的健康服务点前,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忙着为村民测量血压,队员刘畅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手把手教村民做“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八段锦动作。这场将健康服务与知识宣讲融为一体的活动,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学到了实用的健康知识。
 
清晨6点,队员们就已经搭好了服务点的帐篷。几张折叠桌拼在一起,一边摆放着血压计、血糖仪和艾灸盒,另一边整齐码放着藿香正气水、感冒灵等常用药品,墙上还挂着《乡村常见病症中医调理手册》海报。“我们提前打听了,村里老人多,颈肩腰腿痛和高血压是常见病,所以特意准备了针对性的服务和宣讲内容。”服务队指导老师李医生说。
 
7点刚过,就有村民陆续赶来。72岁的汪大爷第一个坐下,他说自己肩膀疼了半年,抬胳膊都费劲。队员们先为他测量血压,确认正常后,推拿专业的张萌开始为他按摩肩井穴:“大爷您放松,这个穴位能缓解肩膀酸痛,平时您自己也可以用拳头轻轻敲。”按摩的同时,她还讲解起中医原理:“中医说‘不通则痛’,肩膀疼多是因为气血不畅,艾灸和按摩能帮着‘通气血’。”说话间,另一名队员点燃艾灸条,在距离皮肤3厘米处温和施灸,汪大爷眯着眼睛说:“热乎乎的,真舒服!”
 
在血压测量区,队员们的宣讲更是“见缝插针”。“李奶奶,您的血压是150/90,稍微有点高。”队员王浩拿出一本《高血压中医养护手册》,“您看,这里写着少吃腌菜、少喝酒,多吃芹菜和木耳。还有这个‘按揉太阳穴’的方法,每天做两次,对降压有帮助。”他怕老人记不住,还让同行的队员用手机把要点录成语音,“您想不起来就听听这个。”
 
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当属“三伏贴咨询台”。许多村民听说三伏贴能防治冬病,都来打听。队员们耐心解释:“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敷,孕妇和皮肤过敏的人就不行。”他们还制作了“三伏贴禁忌表”,用大号字体写着“贴敷后忌生冷、忌洗澡”等注意事项,方便老年人查看。58岁的程阿姨打算给孙子贴敷,队员们详细询问孩子的体质后建议:“孩子容易上火,贴敷时间要短一点,2小时就够了,要是皮肤红了就赶紧揭下来。”
 
药品发放区同样热闹。队员们不仅赠送药品,更仔细讲解用法:“这个感冒灵颗粒,一次一袋,温水冲,饭后喝;藿香正气水治中暑,喝的时候可以对点温水,没那么辣。”针对村里常见的蚊虫叮咬,他们还准备了自制的薄荷膏,“这是用薄荷脑和凡士林做的,抹一点能止痒,比药膏安全。”村民们接过药品,连连道谢:“你们不仅送药,还教我们怎么用,比药店的服务员还细心!”
 
上午10点,八段锦教学如期开始。队员们带着30多位村民在空地上列队,一招一式地示范。“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随着口令声,大家认真模仿。65岁的胡阿姨学得格外投入,她笑着说:“平时干农活腰老疼,跟着练了一会儿,感觉身子骨都松快了。”队员们趁机讲解:“八段锦能调理气血,特别适合咱们农民朋友,每天早上练10分钟,比吃补品管用。”
 
活动间隙,队员们还针对村民的疑问开展“微宣讲”。有人问“夏天能不能吃阿胶”,队员们解释:“阿胶是补血的,但夏天容易上火,最好搭配菊花一起吃;”有人说“晚上睡不着”,他们建议“睡前用艾叶泡脚,能安神助眠”。这些接地气的解答,让村民们连连称赞:“这些孩子讲的都是咱老百姓能用得上的知识。”
 
中午12点,服务点的帐篷收起时,队员们已经为120多位村民提供了服务,发放药品80余份,手册150本。看着村民们满意的笑容,队员刘畅擦着汗说:“以前在学校学的都是理论,今天才知道,能把知识讲得让老人听懂、愿意用,才是真本事。”李医生则在总结时说:“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是距离上的,更是认知上的。我们送健康知识下乡,就是要帮村民们打通这个‘认知关卡’。”
 
这场从清晨持续到正午的活动,没有华丽的舞台,却让健康知识真正走进了村民心里。正如队员们在日记中写的:“绩溪的山路或许崎岖,但只要我们一步一步走
作者:何娅婷 来源:三下乡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协彩虹映童心,教育安全双行吟--壕Young青春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伴童行
  • 丈量边城土地,绘就振兴画卷:吉首大学青年用130公里实践课,为乡村教育注入地理温度
  • 播散安全种子,支教点亮儿童防护意识
  • 艺术设计学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顺利出征
  • 青春踏寻乡土记忆 实践解码文化根脉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