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湘潭市中华文化传承团针对在潭大学生开展的青山唢呐、巫家拳两项非遗认知调研结果出炉。调研显示,两项非遗在学生群体中传播、传承情况有差异,传承推广任重道远。
实践团成员在湘潭大学校内进行调查 实践团成员摄
地域与基础认知
巫家拳调研回收257份问卷,湖南本地生源占60.7%;青山唢呐问卷109份,湖南本地人占比75.23%。但超九成学生未听说过巫家拳,超八成未听说青山唢呐,可见本地非遗“养在深闺”,传播不足。
了解程度与非遗认知
对巫家拳,74.71%学生完全不了解,仅1.17%非常了解;青山唢呐方面,63.3%学生完全不了解,仅2.75%非常了解。且超八成学生不知巫家拳是非遗,超七成不知青山唢呐为非遗,非遗文化普及度低。
调查问卷部分截图
传播意愿与途径
在传承意愿上,超半数学愿参与巫家拳传承,超六成愿助力青山唢呐传承,学生传承热情可期。传播渠道偏好中,网络搜索、社交媒体是学生了解非遗的主要期待途径,也认可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或成推广关键。
调查问卷部分截图
此次调研反映出在潭大学生对本地两项非遗认知不足,但传承意愿积极。实践团队将依托网络、社交平台拓宽宣传,开展文化活动,联动学校让青山唢呐与巫家拳走近学生,激活非遗传承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