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一个个扎根乡土的农庄,是生动注脚。近日,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赴株洲醴陵市暑期社会实践团踏访了位于枫林镇金桥社区的荷花里农庄,探寻金桥农庄“治土+致富”的双重奇迹。
荷花里农庄,这个2016年诞生于醴陵市枫林镇金桥社区(开国将领耿飚、郭鹏将军的故乡)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其背后承载着一段从困境中突围的奋斗史。荷花里农庄负责人之一的钟欢,向我们讲述了其中的缘由与历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钟欢交流学习
“回到金桥,既是根的情结,也是现实的召唤。”钟欢介绍,农庄的创立源于其父亲面对家乡土地的困境——严重的镉污染导致无法种植传统水稻。为了修复土壤,也为了探索新的出路,父亲决定改种适应性强、具有生态修复作用的荷花,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一村一品”,带动社区经济发展。这成为荷花里农庄最初的起点。
从镉超标的阴影中“抠”出生机,农庄逐步构建起以“荷花”为主题的多元化产业版图。通过土地流转,农庄整合了1280亩土地,其中核心是800亩的荷花基地。此外,还拓展了360亩丝瓜基地、四季果园、蔬菜基地,并延伸出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团建活动等业态。经过数年的耕耘,农庄先后荣获“国家四星级农庄”、“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以及“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等多项荣誉,完成了从污染地到示范点的华丽转身。
产业的兴旺最终要落脚于富民增收。钟欢特别提到了农庄与乡亲们的紧密联系。“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务工岗位以及合作种植等方式,直接带动了150多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她强调,这其中包括60多户曾经的脱贫户。普通农户通过在农庄务工,年收入可增加约3万元,实实在在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然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谈及疫情后的挑战,钟欢坦言,客流量减少对以线下接待为主的农庄冲击明显,“收入比之前少了”。
金桥社区底蕴深厚,不仅是革命先辈的故乡,更拥有“荷果飘香”的特色资源。钟欢希望,借助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物质资源,农庄能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她表达了明确的期盼:“我们非常希望当地政府能帮助我们
对接高校资源,引入农业技术指导,同时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宣传
推介金桥的特色农文旅融合品牌。”
这场对话,让实践团看到了乡村产业探路者的坚持与探索。从镉超标土地里“抠”出生机,以产业托举村民增收。荷花里农庄走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这片土地的故事,也必将随着四季更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