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湖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参考,2025年1月13日至1月22日,武汉大学湖北省公共文化实践队的队员前往湖北省多个农村地区展开调研。
此次调研活动覆盖了通城县、宜城市、宣恩县、荆州市公安县等地的多个村庄和社区。实践团队成员们不畏严寒,深入基层,通过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村委干部、文化站站长以及村民进行访谈,全面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问题与需求。
在通城县麦市镇,实践团队与宣传委员、文化站站长和麦市村村委书记等进行交流。麦市镇宣传委员介绍了全镇公共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让团队对当地文化建设有了宏观认知。麦市村葛书记表示,村里常住人口4000多人,以老人居多,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工和个体经营。村里设有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器材,由村民自筹和项目资金支持建设,使用频率因时而异。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深受村民喜爱,但也面临场地和设施需升级的问题。向阳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常住人口9000多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三分之一,外出打工是主要经济来源。社区建有老人预照中心和部分体育健身器材,居民使用频率较高,但设施仍需完善。
宜城市胡耳村的调研中,团队了解到该村常住人口1500人左右,主要经济来源为附近打零工。村里文化小广场建设良好,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热情高,但儿童娱乐设施短缺。民主村则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成果显著,设施完备,各类节日活动丰富,“邻里厨房”等特色项目深受村民欢迎,村民对文化建设满意度高。然而,七里村受拆迁安置政策影响,公共文化设施匮乏,文化活动组织困难。南营街道办事处虽举办了半马、自行车比赛等大型活动,但仍面临资金和政策问题,部分公园建设停滞,居民健身需求难以满足。
宣恩县白果坝村村委书记介绍,村里常住人口约1600人,老龄化突出,主要经济来源为烟叶、茶叶和畜牧。村里建有文化广场和图书室,举办过春晚、舞狮表演等活动,村民参与积极性高,但存在硬件设施落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伍家台村依托茶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举办了非遗文化手工制作、采茶比赛等特色活动,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
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文化站站长林先明一人承担文化站所有工作,虽人手紧缺,但每月组织的“乡村大舞台”活动场场爆满。活动以各村为基础,村民可自由上台展示才艺。窑星村和景阳冈村的文化设施与活动较为丰富,村民参与度高,但也面临资金短缺、专业辅导老师缺乏等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发现,湖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短缺导致文化设施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影响活动质量、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差异较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对收集到的访谈记录和问卷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关注,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乡村文化振兴中来。未来,随着国家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