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了解乡村振兴政策下基层地区风貌变化、科普医学知识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引导优质涉藏地区流动,经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及西南医科大学承办,西南医科大学“医路西行”团队于7月7日前往了藏区,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镇、泸定县、丹巴县开展了科普义诊实践活动。
“但愿人常健,巡医万户春”实践队由西南医科大学科普教育基地主任先德海、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老师佘俊萍、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学生组成。本实践队旨在将包虫病疾病知识及其他基础医学知识推广普及至涉藏地区,让当地基层群众能够切身感知包虫病的种类与危害,使其树立医学健康意识。
在康定市姑苏镇宣讲过程中,宣讲点设置了内容丰富多彩的包虫病知识展板、陈列了生动形象的寄生虫标本,吸引了一大批当地居民驻足围观。西南医大寄生虫学老师佘俊萍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生动的讲解方式,为现场群众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包虫病讲演。余俊萍老师细致通俗地讲解了包虫病的发病诱因、包虫病的临床表现、相关的预防办法。在场群众向团队成员表示自己有很大的收获。
在宣讲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努力让每一位在场群众都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包虫病知识、意识到其危害、懂得基础预防办法。前来宣讲点的有许多当地的老人儿童,实践队成员积极地跟随在他们身旁,耐心向其讲解展板内容、解答其疑惑之处。
针对当地部分老人和儿童普通话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实践队中的藏族成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流利的藏语与村民沟通交流,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这种语言上的无障碍交流,让包虫病防治知识真正扎根于每个村民的心中。
西南医科大学“但愿人常健,巡医万户春”实践队携带包虫病知识宣传单、血压血糖仪等物资前往了姑苏镇当地村庄进行义诊宣传,将医学知识普及到基层群众。实践队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携带宣传单和测量工具,深入走进每家每户。团队成员首先向受访村民详细地介绍了包虫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耐心解答村民的疑问。
在受访村民家中,实践团成员为村民提供免费的血压和血糖检测服务。团队成员均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根据检测结果给出相应的健康建议和指导。在检测过程中,团队成员耐心细致,对村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予详尽解答,用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当村民们听到自己血压、血糖正常的消息时,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对于那些需要特别注意健康的村民,团队成员更是反复叮嘱,提醒他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除了血压血糖检测外,实践队成员还接受村民的健康咨询,针对村民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给予了专业的解答和建议。他们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村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这种贴心的关怀让当地村民们感受到了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师生的温暖与关怀。
对于实践队的成员而言,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医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历练。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了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实践队成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群沟通,如何以更加耐心、细致的态度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将伴随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成为他们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通过此次“但愿人长久,巡医万户春”三下乡实践活动,西南医科大学“医路西行”实践队不仅将包虫病等医学知识普及到了川西涉藏地区,更深入基层了解了当地村民的基本健康情况,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厚德精业,仁爱济世”的崇高精神,通过科普行动为藏区赋能。
团队成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为藏区人民带去了健康与希望,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医路西行”实践队将继续秉承初心、砥砺前行,为提高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而不辍奋斗。
(通讯员 蒙怡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