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苏师范大学学子赴宜兴丁蜀镇:用镜头传递紫砂之美,以专业赋能文化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11 阅读:
    来源:陶韵薪传实践团
8月25日,江苏师范大学“陶韵薪传”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满怀热情地走进了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作为播音主持与影视摄影专业的学生,实践团成员们希望用手中的相机和话筒,深入探寻紫砂非遗的魅力,并通过制作高质量的宣传视频,让更多人了解这座“陶都”背后的故事,为当地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注入青春的活力。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抷土。”一进入丁蜀镇,实践团成员们就被这里深厚的紫砂文化氛围深深吸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丰富的馆藏珍品让实践团成员们系统了解到紫砂陶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但实践团成员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将这些历史文化素材转化为生动的影像——实践团成员们认真拍摄每一件紫砂珍品的细节,记录制陶工艺的全息投影,为后续的视频制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素材。
     实践团成员拍摄的紫砂壶。刘职硕 摄

        在前墅龙窑,实践团成员们被这座延续六百年的活态龙窑深深震撼。43米长的窑身、42对鳞眼洞,以及老师傅们坚守的传统烧窑技艺,都是实践团成员们镜头想要捕捉的重点。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详细记录了龙窑的建筑结构和烧制过程,还采访了当地的窑工,听他们讲述薪火相传的故事。这些珍贵的视听材料,都将成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述“龙窑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团成员参观紫砂博物馆。刘职硕 摄

        在拜访紫砂工艺大师许英老师时,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学习了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更用专业设备全程记录了打泥片、围身筒、刻绘等关键工艺流程。许老师对实践团成员们说:“希望你们能用年轻人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紫砂的魅力。”这句话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明确了此次实践的方向——用专业的影视作品,帮助当地传播紫砂文化。
实践团成员学习制作紫砂。刘职硕 摄

        基于前期的调研和拍摄,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一系列紫砂文化宣传视频。从脚本撰写到镜头设计,从现场拍摄到后期剪辑,实践团成员们都力求用最生动的方式展现紫砂非遗的价值。实践团成员们特别注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视角相结合,既展示紫砂壶制作的传统技艺,也呈现它在当代生活中的美学价值和应用场景。

        在古南街和陶二厂的走访中,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古老紫砂文化的当代创新。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文创空间,实践团成员们将这些新老交融的场景一一收录在镜头之中。我们还与当地商户深入交流,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宣传建议,比如如何借助短视频平台展示紫砂文化,如何将产品与在地文化特色相结合等。

实践团成员走访古南街和陶二厂等地。刘职硕 摄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深度了解了紫砂非遗文化,更用专业能力为当地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宣传素材。这些视频作品将从青年视角展现紫砂文化的魅力,帮助丁蜀镇扩大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人来此参观体验,从而带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

        实践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与前墅村、三洞桥村等村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未来将继续为当地提供文化宣传支持。实践团成员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内容创作和传播,实践团成员们能够为紫砂文化的传承和丁蜀镇的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将继续用镜头发现美、传递美,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实践团成员合照。丁焱 摄

通讯员:刘乐融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网站简介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