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都中医药大学蒲公英小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孟琪 彭一诺

  这个夏天,蒲公英小队以脚步丈量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用心灵感悟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川芎飘香的田野到匠心独运的非遗展馆,再到温情洋溢的社区空间,队员们揣着扎实的理论基础、饱满的热情,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一、探访“川芎之乡”
  2025年7月5日,蒲公英小队一行前往享有“川芎之乡”美誉的都江堰市石羊镇,开展了一场以“探寻川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与田间学习,深刻领略了川芎这一道地药材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农业智慧。
  活动当日,队员们首先走入石羊镇街头巷尾,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交流。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同学们系统收集了当地居民对川芎种植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影响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看法与认知。
  在交流中,同学们了解到川芎种植早已深深融入石羊镇的血脉,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支柱,更构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认同和世代相传的生活记忆。
  为进一步追溯川芎的源头,实践团队特地探访了位于石羊镇的青山药王谷种植基地。这里芎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基地老师热情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川芎的生长习性、育种选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时节等关键知识。他捧起一株川芎,详细解释如何通过根茎形态判断成熟度,以及“适时采收”对保证药效的重要性。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并不时记录要点,亲手触摸和观察川芎植株,对这片土地孕育的“神奇药材”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田野调查,更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通过问卷与访谈,同学们锻炼了社会调研与沟通能力;通过药王谷的实地学习,大家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以及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步伐。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石羊镇之行收获丰厚,未来将持续关注川芎产业的发展,并希望利用所学知识,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讲好家乡产业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二、青春助世运,药香送安康
  8月18日,小队成员走进花牌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以“香伴市运,健康随行”为主题的社区公益活动,通过传统香囊手工制作与健康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年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温馨与关怀的夏日文化体验。
  活动伊始,志愿者为居民详细介绍了香囊的配方与功效。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居民们一步步填充药材、缝合香囊,不一会儿,一个个精巧饱满的香囊便在大家手中诞生。居民们不仅体验了动手制作的乐趣,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活动现场还同步设置了现场义诊和耳穴体验服务。医护人员细致地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基础检查,并结合耳穴贴压等中医适宜技术,帮助大家调节身体、缓解不适,吸引了众多青年居民积极参与。青年们纷纷表示,通过活动零距离体验了中医的独特魅力与实用价值。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传递了健康、互助、和谐的生活理念。蒲公英小队通过细致用心的组织,真正让传统中医药智慧融入日常,在世运会的热烈氛围中激发了大家追求健康、积极生活的热情,为花牌坊社区的居民送上了一份独特而温暖的夏日健康礼。

  三、弘扬非遗文化,小队在行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非遗中的传统工艺与中医药的健康智慧相辅相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9月5日上午,细雨淅沥,蒲公英小队的成员们怀着热忱,走进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开启了一场“触摸非遗匠心、传播中医智慧”的实践之旅。
  在展馆引导员的带领下,大家打卡了各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展区,还亲身体验了皮影戏的魅力,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刺绣展区,色彩绚丽的绣品瞬间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展区内,各色描绘山水草木的屏风,点缀着吉祥纹样,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匠心。随后,小队来到狼毒草应用展区。展柜中,以狼毒草为原料制成的藏纸、工艺品整齐陈列,经讲解员介绍,成员们得知:狼毒草虽有一定毒性,但经过传统工艺处理后,既能制成耐虫蛀、抗腐蚀的藏纸,其根还可在中医指导下入药,用于治疗特定病症,是“毒”与“用”的巧妙平衡。最后在互动体验区,小队成员们还过了一把“皮影戏瘾”。大家依次尝试亲手操控绘有传统图案的皮影人偶。体验过程中,成员们发现皮影人偶的关节设计灵活,背后藏着老艺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这种细节让大家对非遗工艺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参观非遗展品后,小队成员们迅速转换角色,在博览园的休息区搭建起临时“中医药科普站”。尽管细雨微凉,但成员们脚步不停,抓住机会向周围的居民和游客宣传。小队成员们结合上午参观的非遗展品,将其中涉及的草本原料与中医药知识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日常养生技巧——从雨天保暖祛湿的方法,到如何辨别常见药食同源的食材,还有“非遗工艺与中医药共生”的文化关联,每一段讲解都细致入微。
  同时为进一步了解大众对非遗文化与中医药知识的认知程度,小队成员们还带着提前设计好的问卷,向园区保安、周边居民及游客发放。问卷内容涵盖“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对杵针疗法的看法”等维度,成员们耐心引导受访者填写,问卷完成后小队成员还会送上印有小队标识的中草药香囊。
          此次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之行,蒲公英小队既在非遗展品中触摸到传统工艺的温度,也在细雨中传递了中医药的健康智慧。非遗与中医药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未来将继续探索两者融合的传播方式,用青年的力量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雨渐停,夕阳微露,蒲公英小队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一段可贵的实践之旅虽已落幕,蒲公英小队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大众的脚步,仍在继续。
  四、花都社区开展“百草润心,应季安康”白露主题活动
  为帮助居民了解白露节气特点,掌握科学秋季养生知识,9月7日,蒲公英小队于花都社区组织开展“百草润心,应季安康”白露主题活动,通过科普讲解、实操体验等形式,为居民带来一场实用的养生盛宴。
  活动现场,小讲师首先围绕白露节气展开科普。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白露标志着暑热褪去、寒气渐生,昼夜温差明显拉大。小讲师结合民谚“白露身弗露”,提醒居民注意早晚添衣,预防秋燥。同时,还介绍了白露时节传统民俗,让居民感受节气文化魅力。
  在中医药知识分享环节,小讲师重点讲解了香囊中藿香、石菖蒲、木香等七种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病症,居民们近距离观察药材,直观了解中医药的独特价值。随后,秋季养生妙招科普成为活动焦点,助力居民通过饮食润肺养收,保养身体。
  运动养生指导同样干货满满。小讲师建议居民选择温和舒缓的运动,并现场演示了立秋、处暑导引术的动作要领。健康知识小问答环节互动热烈,围绕常见健康问题,小朋友们积极抢答,在轻松氛围中学习巩固健康知识。接着,小讲师详细介绍了大椎穴、肺腧穴等艾灸常用穴位的位置与功效,演示耳穴贴压法的操作步骤,并指导居民现场尝试找穴位、贴耳穴。
  活动最后,居民们参与中药团扇DIY,亲手制作带有养生元素的团扇,并合影留念。此次活动不仅让居民深入了解白露节气与中医药文化,更掌握了实用的秋季养生技能,受到居民一致认可。


  暑期光阴虽短,岐黄薪火长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们在节气更迭中传承千年智慧;“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们似蒲公英的执着,将中医药的种子撒向四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践虽止,步履不停,愿以青春热血,继续书写中医药传承的新篇章!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