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廿二载润物无声,一片丹心育桃李 ——杭科院乡村女性力量调研队走访瑞安湖岭镇中学周亮燕老师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王思涵 农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可能不是改变世界的人,但能帮助可能改变世界的孩子”
      周亮燕,瑞安市湖岭镇中学英语高级教师。2003年开始从教,曾获浙江省师德楷模、温州市教坛中坚、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骨干班主任、瑞安市“最美教师”等荣誉。2009年,她选调到市区学校,出于对山区教育事业的热爱,一年后又申请调回山区工作,至今已有十五年时间。调研队对她“逆向选择”的人生经历充满好奇。

          一、调研准备:聚焦乡村教育中的“她力量”  
         为深入挖掘女性教育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的贡献与价值,2025年7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乡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将目光投向乡村教育一线。团队提前搜集了周亮燕老师的先进事迹与获奖情况,精心设计访谈提纲,从教育理念、职业选择、学生成长等多个维度预设问题,旨在全面了解一位乡村女教师的初心、坚守与担当。  

 
         二、调研目的:探寻“逆向选择”背后的教育情怀  
        本次调研旨在解读周亮燕老师从城区主动调回山区执教背后的动力源泉;探索女性教育工作者如何以柔韧而坚定的力量影响乡村下一代;总结乡村教师群体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中的关键作用,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鲜活案例与深度思考。

          三、调研过程:一场关于坚守与热爱的对话  
          7月29日,调研团队走进瑞安市湖岭镇中学,与周亮燕老师展开深度交流。周老师平和而坚定地回顾了她二十二年的从教历程,特别是2009年那段“逆向选择”——放弃市区优越条件,毅然返回山区继续执教。  
         她坦言:“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就觉得自己的选择值得。”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真挚的教育情怀。调研队员被她眼中闪烁的光彩深深打动,那是一种源自热爱的幸福感。  
        周老师分享了许多感人细节:她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学生,如何倾听留守儿童的困惑与梦想,如何通过“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最令人动容的是,她展示了珍藏多年的学生来信,那些已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学生们,字里行间满是对周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调研收获: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基  
       通过这次调研,团队获得了深刻的认识: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奠基人。周老师二十二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女性在教育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周老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和包容,关注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传授知识,更塑造人格,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心灵导师。  
     “逆向选择”彰显教育者的初心。周老师放弃优越环境返回山区,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价值追求,这种选择源于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和对乡村孩子的责任感。

         五、调研感悟: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坚守  
         周亮燕老师用二十二年的时光诠释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真谛。她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只要用心浇灌,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这种信念,让她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乡村教师最动人的模样——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点滴之间的深情。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教育的初心”,什么是“师者的担当”。  
          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的支撑,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像周老师这样甘于奉献的教师。他们或许不站在聚光灯下,但却是乡村振兴中最坚实的力量;他们或许不追求个人名利,但却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最不平凡的价值。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学习周老师这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精神,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保持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