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猜传情,巧手筑梦——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队开展儿童关爱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7月17日,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队走进济南市长清区童善儿童关爱中心,以“智趣相融·温暖相伴”为主题,开展“你画我猜”互动游戏与“趣味扭扭棒”手工创作双主题活动。通过图像表达与手工实践的结合,在锻炼儿童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搭建情感沟通桥梁,为特殊儿童群体送去陪伴与关爱,以青春实践诠释“幼有所育”的责任担当。
你画我猜:图像绘画育思维
“你画我猜”活动以“视觉表达—逻辑推理—团队协作”为核心,构建“观察—表达—共情”三阶育人体系,契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升儿童认知与社交能力”的要求。活动前期,志愿者针对关爱中心儿童特点,创新设计“基础认知—情景联想—情感表达”递进式游戏方案:基础轮选取“动物”“水果”等具象词汇,通过简笔画降低表达门槛;进阶轮引入“朋友”“温暖”等抽象概念,鼓励用组合图形传递情感;协作轮采用“分组共创”模式,由2-3名儿童共同完成一幅画作并让其他组猜测,培育团队意识。

向日葵志愿服务队开展“你画我猜”活动。(吴亦菲摄)
趣味扭扭棒:指尖生花培匠心
“趣味扭扭棒”手工活动以“色彩认知—立体造型—创意表达”为脉络,将触觉体验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为儿童搭建“从平面到立体”的创造平台。志愿者准备了红、黄、绿等12种颜色的扭扭棒及辅助材料(亮片、胶水等),设计“基础花型—主题创作—故事赋予”三阶教学流程:先教授“螺旋花瓣”“弯折花茎”等基础技法,再引导结合“春天”“梦想”等主题创作,最后鼓励为作品赋予故事内涵。
活动中,“适应性指导”贯穿始终。针对肢体协调能力较弱的儿童,志愿者将“绕圈”“折叠”等动作拆解为“像绕毛线一样转圈圈”“像折小纸条一样压一压”等具象指令;对注意力持续较短的儿童,采用“分段完成”策略,每完成一个部件就给予即时鼓励。
活动还融入“自然教育”理念,志愿者讲解花朵的生长规律,引导儿童在创作中观察真实植物形态,实现“手工实践”与“自然认知”的有机融合。当孩子们将扭扭棒花朵插进“花盆”(废旧塑料瓶改造)时,仿佛完成了一场“生命与创造”的对话。

图为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儿童弯折扭扭棒,指尖翻飞间绽放创意。吴亦菲摄
本次活动对儿童而言,“你画我猜”提升了观察理解与非语言表达能力,“趣味扭扭棒”锻炼了手部协调与空间想象;对志愿者而言,在针对性设计活动、回应儿童特殊需求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理解,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精准服务能力,践行了“三下乡”“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初心;对校社协同而言,活动为儿童关爱机构提供了“游戏化干预+生活化教育”的实践样本,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对儿童帮扶深度融合。
“向日葵”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关爱+赋能”服务模式,结合童善儿童关爱中心需求,设计“绘本共读”“自然探索”等系列活动,让专业服务更具温度与精度。“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我们愿做传递温暖的‘向日葵’,用陪伴与智慧,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洒满阳光。”

向日葵志愿服务队与童善儿童关爱中心儿童合影,定格温暖瞬间。(吴亦菲摄)